第二十二章 天灭宦孽(2 / 2)
乐进,曹操日后的“五子良将”之一;
最令向介大出感意外的竟然是与朱灵一道出现的崔琰。
原来崔琰乃冀州清河东武城人,亦在此次邀请之列。闻襄楷亦在此间,便欣然前来再聚。
王芬大排筵席款待众人。向介仍然位居首席,倒是张臶此位世外高人,不欲染指尘世之事,业已告辞而去。
众人鱼贯入席。不知是否下人疏忽所致,当身材短小精悍的乐进姗姗来迟,居然没有位置就坐。一时间竟困立厅中。
向介见状,忙起身上前拉着乐进与其同座。
众人皆为襄先生对此名不见传的习武之人这般郑重其事大惑不解。
入座的乐进自是知恩图报,对襄先生顿生士为知己者死之情。
席间觥筹交错,众人高谈阔论。
向介前车可鉴,不敢再贪杯。
从众人的交头接耳,相互恭维之况,反让他对在席的冀州人士重新谛分审布。
原来,张颢竟大有来头,他本是中常侍张奉之弟。
光和元年(公元一七八年二月九日发生地震,张颢遂由太常迁为太尉,代替了孟??的位置。
可惜好景不长,当同一年的八月,天市星旁出现孛星之后,当今圣上刘宏就让另一太常陈球代替了张颢太尉之职。
免官的张颢自然对此大为不满。
所以,席间最为慷慨激昂者,当属他与陈逸,王芬等此前为朝廷所欺之人。
沐并能与吉茂,常林同列《魏略》的《清介传》绝对货真价实。
他由此至终彬彬有礼,高远纯洁。
倒是田丰、沮授、审配等人均身怀大志,有点锋芒毕露。
乐隐一介书生对向介极其钦服,虽然已贵为人师。仍然不耻下问,频频向公矩先生请教。
幸亏向介知识渊博,对其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将乐隐驯服至五体投地。
其学生牵招日后乃是历侍曹家三代的名将,更将襄先生视为神人。
张郃曾经参加过镇压黄巾起义的战争,对襄先生的事迹更是耳熟能详。
虽然他身为武将,但亦是一好儒风雅之仕,所以对襄先生一直推崇备至。
朱灵与崔琰同为清河国人,路上结伴而来之时,崔琰已将襄先生的神机妙算与运筹帷幄添油加醋渲染一番。
因此,他对向介亦敬若神明。众人都为能与襄楷对饮为荣。大伙都酒醉饭饱。尽欢而散。
万事俱备,王芬立刻上书当今圣上刘宏。言黑山黄巾攻击郡略县,求得起兵。
向介见王芬按部就班的部署一切,那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顿窜上心头。
他隐隐感到丝丝不安。思前想后,终于立下决心,三十六着,走为上着。
只是,在离开之前他尚有一件大事要办妥,才可放心远走高飞。
想不到要办之事轻而易举,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已马到功成。
在冀州刺史府中,惊闻襄楷前来辞行的王芬与陈逸等人面露愕色。
满以为襄楷会等曹操抵达后,他们就会择日起事,废除当今天子刘宏,另立合肥侯为帝。
无论众人如何苦口婆心说服向介留下来,向介始终不为所动,执意不等曹操到来便先行离开。
正当众人无可奈何之际,突报外面一个自称来自沛国姓周名旌的人带来曹操的私信前来拜访。
王芬喜出望外。忙请周旌入内。
周旌带来的两封书信。分别是给王芬和向介的。
向介接过来信亦不拆读,只是将其放入怀中,便向王芬辞别。
一旁的许攸忍不住问道:“公矩先生何不待文祖读完孟德之信后才离开此地?”
王芬称善。
许攸此举乃是欲以曹操的言论留住向介。
与曹操多年好友,许攸素知曹操是那种唯恐天下不乱的傢伙。
他隐居在家,不就是在静候此刻吗?此等大事,曹操理所当然不会置身度外。
王芬亦不待向介是否应允,已立刻折开书信高声朗读出来,只是声音由开始的慷慨激昂变得弱管轻丝,最后竟已是垂头丧气。
“夫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
古人有权成败、计轻重而行之者,伊尹、霍光是也。
伊尹怀至忠之诚,据宰臣之势,处官司之上,故进退废置,计从事立。
及至霍光受讬国之任,藉宗臣之位,内因太后秉政之重,外有群卿同欲之势,昌邑即位日浅,未有贵宠,朝乏谠臣,议出密近,故计行如转圜,事成如摧朽。
今诸君徒见曩者之易,未睹当今之难。诸君自度,结众连党,何若七国?
合肥之贵,孰若吴、楚?而造作非常,欲望必克,不亦危乎!”
如果说王芬等人对曹操之拒绝大失所望的话,那么许攸与周旌的心情只能用晴天霹雳来形容了。
二人均感到莫名其妙:常谓乱世出英雄的曹孟德,居然会对此等大事无动于衷?
向介趁众人茫然若失之际,与他们匆匆告别后,立与候在门外的史阿,戏志才,许定三人火速离开邺城,马不停蹄朝曹操的故乡沛国骋驰而去。
人各有志,向介遁走前并没有与其他冀州人士道别,甚至连崔琰亦不例外。
他们狂奔数个时辰之后,才敢停下来,让人与马匹都稍作休息,才再赶路。
当向介折开曹操的书信细阅之际,想不到乐进、乐隐及其弟子牵招,史路竟然策马急于星火般赶来。
一问之下,原来他们都欲随向介而行。
形势急不可待。更何况向介已为他们的心意所折服,便毅然应允他们的要求。
当他看完曹操的书信后更是心情大好。故人在远方静候他的归来。一行人随即扬鞭奔逸绝尘。
饶是向介对事情深思熟虑,亦万万想不到自己此行竟会掀起了一场东汉末年前所未有的腥风血雨。
天下英雄将蜂拥而至,云集京师誓决雌雄。
欲知后事如何,请阅下章《西园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