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汝颍奇士(2 / 2)
当荀彧知道钟繇已为曹操效力之时,不尽免红耳赤。
幸亏后面那几个少年催着他代为向曹操引荐,才助他骤脱困境。
听完荀彧的介绍后,向介心中大乐,正是他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这一大堆青年才俊,大部分后来都能为曹操效力。
数个才子中,最为注目当属少年郭嘉无疑。
虽然郭嘉只有区区的十五岁,但那副放荡不羁的雅容与同样放浪形骇的曹操,简直就是臭味相投。
向介不禁暗叹世事难料。曹操这傢伙真不知前世积了多少德,此生才能有如此多的奇谋异士为其卖命。
其他几人乃辛毗,辛评兄弟,以及郭图等,都是当今颍川后一辈的佼佼者。
当下众人围着曹操与向介,要他们亲述讨伐的黄巾贼的经过。
钟繇因带领曹军抄小路及时赶至长社亦立下军功,当下就由他眉飞色舞将当晚发生的经过详细向众人描述。
那些文士对曹操的初露锋芒及襄楷的神机妙算均赞不绝口,同时私下亦为自己要否为曹效命有了初步的决定。
大伙相谈甚欢,直到暮景桑榆才曲终人散。戏志才与荀攸则归家告别家人后与曹操准备赶赴战场。
次日,前线传来战报。皇甫嵩击败退至汝南郡的波才,并追击黄巾残部,已迫近颍川郡府阳翟。
反之,陈国境内陈王刘宠侦察敌情时差点为敌军所伤。朱儁与陈王合兵后与敌军的交战正呈胶着状态。
曹操闻讯后即命三军起行赶赴陈国。
东汉末期,一共有二十余个郡国属地,都是刘姓王的辖地。每一郡国相当于一个郡。
陈国属豫州管辖,地理位置非常特别。
秦朝末年。项羽与刘邦于陈国北边的荥阳展开一场生死大战。
最后,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以西为汉,以东为楚。此鸿沟如今称之为“楚河汉界”。
陈县作为陈国的首府,就建在鸿沟边。汉朝时称鸿沟为“蒗荡渠”。
蒗荡渠早在战国时期魏国已开凿扩挖。公元前三六一年开通,当初目的是为了灌溉农田。
但二十年后曾两度兴工再开挖鸿沟,从荥阳西引黄河水向东流经中牟,开封,再折南入颍水通往淮水,将黄河与淮水之间的几条主要河道连接起来,构成四通八达的鸿沟水系。
因此鸿沟一带就具备了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已成兵家必争之地。
当黄巾起义爆发。陈王已派军驻守各都亭。朱儁率领大军早已抵达,最后两军聚兵于国邑外围陈国属地长平与汝南郡西华交界的鸿沟旁。
当曹操率数万援军加入后,更是人强马壮。虽然兵员人数仍不及由黄巾渠帅彭脱率领的颍川与陈国联军,但军械装备却远胜黄巾,是以双方之势旗鼓相当。
是夜,陈王在军营设宴为曹操接风。列席的有左中郎朱儁,骑都尉曹操与襄楷先生,荆州刺史徐璆,邵陵太守赵谦等人。
众人分宾主坐落。陈王刘宠以主人家身份位居正中,左右首席分别为朱儁、曹操。向介则坐于曹操下席。其余众人都素未谋面,坐在向介下席,亦算是半个主人的陈国国相骆俊。逐一为列席人士引见赴宴的各位客人,令向介再次大开眼界。
坐在骆俊之下的是荆州刺史徐璆,其乃度辽将军徐淑之子。
坐于徐璆下席则是其下属。还真是人不可貌相,当骆俊一介绍这个其貌不扬的年轻人之时,众人都肃然起敬。
特别是曹操,闻其名立即一改那玩世不恭的模样对其另眼相待。
向介虽然没有曹操那般大的震撼,但亦对此人大感兴趣。
众人亦都立即小心翼翼,正襟危坐。虽然骆俊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
“此位乃与郭泰齐名之汝南许邵,许子将。”
已故的郭泰与许邵并称“许郭”,乃太学生领袖。
郭泰不喜为官,其褒贬人物言之有物。十五年前逝世时有近万人为其送葬。大文豪蔡邕亲为其撰写碑文。
如今的许邵与其兄许靖。因每月都进行“月旦评”而天下闻名。
乔玄就曾建议仍默默无闻的曹操前往结交许邵。是以众人一闻许邵之名都不敢薄唇轻言。
居于朱儁下席的乃邵陵太守赵谦。
此子来头也不小,字彦信。其祖父赵戒于桓帝年代曾任太尉一职,其叔赵典曾任卫尉,其弟赵温亦乃年轻有为之士。
位于赵谦下席的乃朱儁别部司马张超。
此子与其祖先张良一样,颇具才华。著作无数,书法精奇,尤以草书绝妙无比。
与张超相邻的乃朱儁的佐军司马。
朱儁当初在迎战黄巾前的将领挑选绝对是聪明绝顶:文有张超,而武的就是这位头戴红色头巾,虎背熊腰,容貌不凡的猛将。
虽然席上没有人将其放在眼里,但向介却心知肚明,此位姓孙名坚的人物,乃日后东吴帝国的奠基人。
突然间向介脑海闪过一个奇想:如果将孙坚收归曹操麾下,三国历史是否会变得天翻地覆?
酒过三巡,众人将日前陈王与黄巾将领单挑的事重新提起。
刘宠对那不肯透露姓名的小将赞不绝口,将其时发生之事光明磊落的和盘托出。
为避节外生枝,陈王自然会将某些事省略不说。
因为十年前,前陈国国相师迁曾追奏他与上任国相魏愔共祭天神,意图不轨。
虽然事后幸运逃过一劫,但已是惊弓之鸟。昼警夕惕。
众人听完陈王惊心动魄的描述,都各怀心事。
向介满肚疑惑,因为史书对黄巾的描述少得可怜,所以根本就不可能知道此人姓甚名谁。
曹操与朱儁自是不谋而同,皆欲除之而后快。
孙坚则是跃跃欲试想与那小子一决雌雄。一时宴会上鸦雀无声,倒是许子将打破了沉默。
“公矩兄料事如神,不知有何妙策可破黄巾蚁贼?”
原来,许邵一向自负,有着万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心态,但观襄楷仪容竟有深不可测之感,心有不甘之余,便欲从语言上一探究竟。
向介暗暗叫苦。望着众人投来的目光,唯有硬着头皮奉上一模棱两可的答案。
“诸君皆知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反会徒劳无效。
诸君身经万战,在下肤受之言实难登高雅之堂。岂敢于公输先生门前弄斧?”
向介此番说话,飘入众人耳中,立即变成金玉良言。都认为他乃世外高人,连对答都充满了玄机,谦虚有礼,不禁为之叹服。
事实上,又有谁能知道向介已出了一大身冷汗呢?
曹操仿佛与向介心有灵犀。永远在他需要有人施予援手之际拔刀相助,只听见曹操对许邵道:
“素闻子将兄阅人无数。不知可否赠操一言半语?”
许邵心高气傲,根本就不把这个初出茅庐的曹操放在眼中。
当许邵回赠曹操一句,“无可奉告。”曹操顿觉面红耳赤,进退无门,极为尴尬。
“人道许,郭齐名,但依在下看来,两人却是各有千秋!”
曹操为向介解围虽是无心插柳,但向,曹二人站于同一阵线,向介岂有见死不救之理?
“愿闻其详。”张超与骆俊毕竟是文人雅士,竟是异口同声道。
向介早已料到众人会有此疑问,遂微微一笑,说出一番令许邵进退两难之话:
“郭,许二人皆鬻帻,牧坚,屠沽,邮置之役中提拔人才,是为相同。
然林宗为人随和,能包容天才,子将兄则峻名节,颇崖岸自高,不知在下是否言过其实?”
“子将兄岂是会拒人于千里以外之士?”曹操随机应变,与向介一唱一和。打蛇随棍而上:“公矩兄是否对子将有所误解?”
许邵面露尴尬之色,为曹操伺隙相胁亦无可奈何,不得已抛出一句。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仰天长笑,心满意足离席扬长而去。
欲知后事如何,请续阅下章《强弓劲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