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的开始(2 / 2)
二一小乙
二二武丁(高宗,傅说为相。殷大治,复兴
二三祖庚
二四祖甲(殷复衰
二五廪辛
二六庚丁
二七武乙(无道,猎于河、渭之间,暴雷震死,好家伙被雷劈死,就很离谱
二八太丁(纪年又作文丁,甲文同
二九帝乙(殷益衰
三〇帝辛(纣
大概来说,殷商时期,应该在五百年左右。
刘歆三统历殷代六百二十九年,竹书纪年史记殷本纪集解所引。则说汤灭夏到商纣共二十九个皇帝,历经四百九十六年。现在以三十年一世推理,商十七世,大约有五百年,也不是远远大于详情实物。左宣三年,王孙满言:“商祀六百年。”孟子说:“从商汤到周文王,大约有五百年。”是这样了。
最主要的,史记中所记载的,被最近新发现的殷墟中的甲骨文字所证实了。
第一个参与这项工作的,为王国维氏的殷卜辞中所发现的先公先王考以及续考。见观堂集林卷九。其最重要的发现如下:
一、论证殷人出自帝喾的说法。根据这,史记殷本纪、世本、山海经、左传、鲁语、皇甫谥帝王世纪种种传说可以用来参考连贯,都因为卜辞的发现而重新估定这种书籍在古代史料上的价值。可以发现,中国古代书籍的记载,不仅像史记等以严谨著称的史书有它可以相信的价值,即使是平日里较荒诞不经的书,比如山海经等,其中也有可以相信的史料记载。而近代的人除了转述除非直接发现的物证之外,上古流传下来的文字记载,都不可信,岂不是颠倒的很!又从这里可以知道五帝的故事虽出自于战国后人的编造,而五帝之中个别的传说,则各有渊源,肯定不是后人所捏造出来的。如殷帝是帝喾的后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虞、夏出颛顼,殷商出帝喾,本属东、西两个不同的地方,从此以后中国逐渐趋于同意,才说双方都是皇帝。古史中的新说法,随时代精神的新需要而转变。今殷商出自于帝喾的说法,不仅有甲骨卜辞为它证实,还有夏本纪说夏人出自颛顼,司马迁也应该有他的根据,不应该因为我们没有发现这种能够直接论证的材料,而遂于是怀疑它不可以相信。
二、发现卜辞有王亥,即史记中描述的振。“振”乃“亥”字之讹。根据这则山海经、竹书纪年、吕氏春秋、楚辞、天问、世本、管子、汉书古今人表述的种种传说记载,都可以连贯的参考。
而且所证实的东西都在成汤之,因此所记载的夏朝古史,也可以同样提高它们可以相信的地位。
史记从契到汤十四世,而夏代从禹到桀,也是十四世。桀与汤是同一时代的,那么禹和亦可略略是同一个时代。史记所记载的殷代商汤之前的事,不仅有甲骨文为他们证明,还有史记记载夏代桀以前的事情,虽然这个时代还没有同样直接的史料为它作证,但是史记并非虚造,则可以不考证自己辨明。尚书尧典说禹与契一起在虞廷当官,史记五帝本纪说夏、商一同出自黄帝,这样的说法可以出自后人伪造。然而史记记载夏、殷历代帝王的名字、世次,干燥无味,未必也是出自后人的伪造。史记可以有漏说,有误解(例如前举,而大体则可以相信。此就是前面所辩论的,“传说”有来历,与凭空假造不一样。
从成汤以下的皇帝世系大略,史记和卜辞也可以相互论证。
跟在王氏研究殷墟甲文来证论古史后面的有郭沬若。郭氏怀疑王氏的考察论证不可以相信,他的说法有三种:见郭氏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一说:从盘庚建立殷商到商纣,殷本纪一共八世十二君,而竹书纪年中说有七百七十三年,两者推算的大不符合。
二说卜辞中有多数人名怀疑好像帝王,如祖丙、祖戊、小丁、小癸等,都是殷本纪中所没有写的。
三说:盘庚以下的世系年数非常可疑,以前更不敢深信。此三点中最重要的在于第一点。史记殷本纪集解引竹书纪年说:“汤灭夏至受四百九十六年。”又有一条又说:“盘庚至纣七百七十二年。”此两条相互矛盾,就知道知其中肯定有错误的地方。朱右曾竹书纪年是真的,于是自己修改盘庚至受为“二百七十二年”,虽然并没有依据,但是贴合情理。郭氏根据这一条有误字的。从而推翻王氏的论证,其实怀疑证据不充分。第二点则是根据第一点而来的,王氏对于此已经有了自己的解说。说殷人王位兄终弟及,于是各个兄弟虽早世未践君位,而祭祀也和君一同祭祀,其推测猜想近乎情理。第三点又根据第一、第二点而来,而前两项既有解答,第三怀疑自然而然难以成立,根据这样,史记记载殷代帝王世系其实大致可以相信,即没有地方推翻夏代的,说是完全不可以相信的。除非有相反的证据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