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中大脑(1 / 1)
米文家的脚步声渐行渐远,纪方华此刻也终于回过了神。
“米教授走了吗?”
苏向的声音传来,带着一丝不确定:“那老东西可不是个省油的灯,嘿!你这运气,也是没谁了!”
纪方华眼角抽搐:“嗬!也不知道,刚刚低声下气跟孙子一样的是谁!”
苏向嘿嘿一笑,确认了米文家不在后,也就没那么拘谨了:“回过神来了?”
纪方华叹气道:“回过神了。你真是个疯子!”
苏向嘲讽道:“现在你也是了!”
纪方华道:“我最多也就是半疯半癫,你怕是彻底疯了吧?”
苏向叹气道:“差不多吧!我也不确定。”
纪方华道:“别废话了,告诉我,怎么复活瑶瑶。”
苏向诧异道:“你心中不是已经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了?还要问我?”
纪方华却平静无比:“你不说,我怎么知道该如何帮你?”
苏向沉默片刻后苦笑道:“还真是瞒不过你。”
整理了一下思绪,苏向道:“刚刚的猜想,只是针对于人的潜意识和自主意识,对于人的身体感官,就无法用这个猜想解释。身体会感觉痛,感觉到饿,感觉到热;我们能看到、听到,还能分辨气味和各种味道;以及能够真实的触摸到。所以所谓的最终猜想,似乎不攻自破。”
纪方华接道:“实际上,却不是这么回事,对吧?虽然最终猜想只针对潜意识和自主意识,但人的自主意识,却是通过人的五感六识建立起来的。”
苏向赞叹道:“不愧是你,一语中的。人这一生,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人的五感六识,受到外界的信息灌输,最终储存进大脑的。我们不知道这些信息在我们脑中发生了什么,只知道,最终诞生了一个人格“我”,“我”是什么?一般的说法叫做意识,或者还有一个通俗易懂的称呼,灵魂。而我,称呼它为“自我认知”。即一个人从小到大,从任何方式接收到信息而所知晓的一切汇总。这个任何方式,其实就是五感六识。五感是:形、声、色、味、触。六识是:眼、耳、鼻、舌、身、意。五感六识中,其他东西都是一看就懂,唯有意这个东西最容易让人混淆概念。意其实就是想。你可以理解为猜想,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胡思乱想,但不论是哪种想,都会对自我认知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哪怕这个想出来的东西荒诞无稽。因为这是自我认知的一种自我延伸方式。通俗来说,就是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而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源自于基因和个体意识对于未知的恐惧。因为恐惧未知,所以才会尽量探索。但只在一定范围内,多数可控因素以及少量不可控因素下,循循渐进,慢慢拓展自身的认知范围。而空想,无疑是最佳的探索方式,无论是对于基因还是个体,这个方式的危险性是最小的。”
纪方华却听出了一些不一样的味道:“你把自己的自我认知和基因分开了?”
苏向不在意道:“自我认知和基因本来就是分开的,虽然我还没有弄明白两者之间的关系,但并不影响我确定这一点。这个等下再说。我们还是说回“想”这个话题。通过推理,我们能确认“想”这一行为的原因以及合理性。而继续推理五感六识的话,既没有头绪,也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我又做了一个关于“想”的类比实验。米教授现在不在你身边,那就拿米教授来举例子。你应该还记得米教授站在你身边的场景吧?这是你脑中最真实的记忆,你无比确信这件事曾经真实的发生过,因为你的眼睛看到过米教授的样子,你的耳朵听过米教授的声音,你的鼻子嗅到过米教授身上的臭汗味,你的身体感受过米教授的殴打后的疼痛。那么现在你幻想一个画面,尽量还原米教授在时的场景,但把米教授的状态调整为死亡,死亡方式是心脏病,那么你脑中的场景应该表现为米教授捂着胸口倒地。好,那么问题来了,你确定幻想的场景是假的,因为并没有发生过,甚至于米教授还有可能在你身边。但,你是靠什么来确定你的幻想是假的?也或者说,你用来确定你的幻想是假的,这个参照物是什么?又是谁提供的?”
纪方华叹了一口气道:“还能是什么?有且唯一的答案就是五感六识。你是真的疯了,连自己的五感六识都开始怀疑!”
苏向笑了:“你肯定听说过缸中大脑吧?”
纪方华道:“我就知道你会提起这个,这只不过是一个悖论而已,我不信以你的认知能力,会相信这个。”
苏向哈哈一笑:“但和我说的很类似不是吗?而且虽然是悖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一些不一样的启发。假设现在有一个缸中之脑,有着正常人的认知,过着计算机给他模拟的生活,而且他自身并不知道,但我们能通过计算机模拟看到他的一切,以及能够直接读取操控或者删除他的记忆。那么假设这样一个场景,我们坐在计算机显示屏前,看着他,在计算机给他的世界中坐在草地上。但与此同时,他给自己想像出了一个场景:他在太空中失重的环境下看着蔚蓝色的地球。因为我们能监控到他的记忆,所以计算机显示屏上分出了一半屏幕,显示出这个画面。那么问题来了,对于他而言,哪一个画面才是真实的?显而易见,计算机模拟的神经元信号会告诉他的大脑,坐在草地上的他是真的,并且以此为参照物告知他,太空中的画面是假的,同时他的认知还会辅助提醒他,真空下他很快就会因为血液沸腾而死,然后自身的热量会在热辐射下渐渐散去,最终他会成为一个小冰坨子,宇宙尘埃的一部分。但对于观察的我们而言,这两个画面是同时客观存在的,区别是,一个是计算机模拟神经元构建,另一个是大脑调动神经元构建。关于这一点,其实代入到我们自身依然适用,我们的五感六识传递的神经元信号,和计算机模拟神经元信号,作用是一模一样的。但是由于自身臆想时数据精确度不够高,大脑构建的场景有许多模糊化的地方,因此很难长时间被自身的意识认可,所以只能是一种臆想。可若是换一个思路,假若一个人有足够的认知,能够构建出一个合理的宇宙,那么他幻想的宇宙和真实的宇宙,是否就相当于平行宇宙呢?当然,这个假设几乎不可能实现,没人拥有这么强的大脑。那么我们就再换一个思路,构建单一的一个合理的场景,类似于记忆宫殿,这个场景的一切都清晰无比,那么我们是否就得到了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