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君子坐而论道,少年起而行之!(1 / 2)
夜晚。
周文成静坐于台灯之下,近两米的屋深,使得没有吊灯的房间有些昏暗。
桌面上摆着的,是五团棉线。
从上至下,按照“青、赤、黄、白、黑”的颜色排布着。
这五种颜色,在中医上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这五个器官。
一个正常的人,这五种颜色只会表现出一点点的光泽,只有在内脏出问题,也就是病情强烈的时候,其脸部就会出现相应的病色。
作为中医“望闻问切”的第一步,这个望其实主要就是在观察病人的面色。
当普通人看到一个人气色很差,脸蛋黯淡无光的时候,也能够猜出来,这个人的身体健康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不过对于医生,尤其是一名中医而言,这些要求还远远不够。
周文成“望”的步骤一共有两个,首先是望气,其次是望色、
望气,就是一眼扫过去,查看患者的病气是怎样的。
同样是一种脸色,不同人的气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有的人脸色发红,但这种红是黯淡无光的红,而有些人脸色发红,却是一种极为鲜艳的红色。
一个人如果身体上的某些部位,或者说脸色是鲜艳的颜色,这种病大多都很好治疗。
艳色的疾病问题统统出于腹部,从消化系统入手就可以解决问题。
相反,颜色如果已经成为深色了,那么说明病已经进入脏器了,这时处理起来就比较棘手。
这就是望色。
这五种颜色按顺序组成了一个闭环,无论是针灸还是经方,当医生开始治疗时,病人的脸色如果顺时针变化,说明病情在减轻,反之加重。
其实要从西医的角度分析,这里面的玄机并不深奥。
人吃五谷杂粮,这些食物进入肚子之后呢,在小肠生化分解,成为五种营养。
中医将它们分别以“青色、红色、白色、黄色、黑色”进行区分,五种营养最后分别被五个对应的脏器吸收。
西医呢,它给这五种营养分别起了名字,叫做“维生素、矿物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五种营养分别被五个系统所吸收,即“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前几天那位老爷子来的时候,还没有进屋时,周文成远远瞥了一眼,看到老爷子脸色铁青,就知道是肝脏出了问题。
肝脏一旦有问题,青色的营养物质本来该进入肝脏的现在却进不去了,肝脏自身吸收不了,其他的脏器又最后自然而然就浮现到了脸上。
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
老爷子面色发青不说,再上去一把脉,脉象很长,并且还不断地左右弹动,这就可以断定是肝脏功能受损。
这个脉象摸起来很长也有个讲究,什么才算长什么才算短?
其实这就涉及到中医针灸里一个重要的概念——同身寸。
无论是寻找穴位还是把脉,中医里经常提多少寸,这个寸难道就是大家平时用的长度单位吗?
显然不是。
其实它可以理解为比例尺,或者说,单位一。
不同人的一寸,是要根据不同人的骨长和指寸来判断的。
周文成下针之后,老爷子面色由青变红,再由红变黄,这就说明病情在不断好转。
当然,万一下针之后老爷子脸色由青变黑,再由黑变白,那就糟糕了。
病没治好,还可能给人家治死了。
因此中医的第一步“望”,就需要医生打起十二分的谨慎和细心。
一旦连病色都看错,那么生和死,其实只是在一线之间。
周文成将窗帘拉得严丝合缝,随后坐在桌子前,双眼直勾勾地盯着桌上的五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