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 出发(2 / 2)
话说,《狩猎》的人员配置,包括导演谢飞老爷子,副导演兼制片人宁皓,摄影杜结,主角万年,小姑娘赵金麦,还有小桃红、王千原、段意洪等人,都是青年影视的熟手,配合起来默契无比。
听说谢飞老爷子重出江湖,公司一帮京影出身的年轻人有些坐不住了,纷纷表示要前往山村,为老爷子扫清障碍。
结果被陈总全部镇压,丫手上都有项目,想跑就跑,你也是亲儿子啊?
天真!
这部戏的投资预估在两千万左右,演员片酬没多少,都是实力派,便宜好用,剩下的钱,基本全用在电影制作上。
虽然原则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但老爷子也不排斥使用现代设备。
什么斯坦尼康轨道车的,一股脑带上,以拍摄质量为准!
剧组都是公司自己人,也就没多少来占坑吃干饭的。
一般来说,若是外聘工作人员,那些大爷们都会带着一溜学徒和助理来,满满登登的几百号人,少说有一半以上是吃空饷混饭的。
就这,还有消极怠工的。
颇有平西王遗风啊,“匪患是稻米钱粮,乱贼是衣食父母”。
公司自己建组,自然也就没这么多幺蛾子,剧组拢共加起来也就八十人,经费上就缩减了不少。
对于成本,万年并不担心。
能糟蹋多少?
姜闻那样,用胶片能用出数码摄影机感觉的,上了天也就能糟蹋那点东西,更别说谢飞老爷子了。
别说超支,能把成本用完就算是好的。
······
天晴,微风,玉米叶晃动。
入眼便是黄绿色交缠的旷野,被长长的公路切成两半。
左边是深深的河谷,之前这里也许有过河水,但此时早已枯干,变成了新的田地。
右边的山被挖出一个又一个的大口子,采石场像是虫子一般,不断吞噬着山体,附近的路上满满都是开采时飞扬的白灰。
一辆辆满装的货车驶过,道路都被压出了痕迹,时有破碎之处。
吉普车队便沿着道路缓缓前行,行进间尘烟飞扬,不是黄土,而是白色的石灰。
六月初,万年带着剧组先是乘航班到了太原,之后转车,来到下属的一个县,名叫盂县。
这个地方很小,最大的经济来源便是晋省最出名的煤炭,大小煤矿遍地都是。
当然,这两年煤矿生意也不好做,据说不少矿工一年到头都下不了一次矿洞,基本已经转行为植树造林工人,每日都是坐着货车东南西北瞎转悠,到处种树。
盂县有个藏山,也就是“赵氏孤儿”故事的发生地。
当年陈大导那部《赵氏孤儿》在开拍的时候还到旅游区里取过景,也就是那次,舞台直接塌了。听说把小胖吓够呛,以为自己吨位太大,压塌了木头台子。
车开到盂县,往北走,就到了一个小村庄。
名字也很直白,盂县的北面,就叫盂北。
进了村,一条路纵贯东西,从村子中央切入,把这里劈成两半。
平房便沿着这条公路而建,两侧的巷子如同脊椎旁的肋骨,分叉,延伸,把整个村子包裹在内。
虽然面积不大,但这里算是本地最大的一个村庄。
白墙红字,上书“建设新农村”,一边还有戏台和篮球场。
电影的拍摄地并不是这里,还要继续往西走一段。
那边才是宁皓去过的小村子,也就是那货口中的“石头垒起来的村庄”。
都说近乡情怯,宁皓这货却非如此。兴许是故乡的味道让他放松,自从下了飞机,这货就开始嘚啵嘚啵科普本地的事情。
什么听老人讲的抗战故事,本地传说中的黑社会,还有太原从未停下的道路建设,没完没了···
顺带着口音还变了,成了纯真的太原口音。
下了车,这货还准备亲切一点,跟来迎接的村支书,一位皮肤发黑,面容严肃的大妈套套近乎。
没想到张嘴就抓瞎,这边的口音,跟太原相比,要更加的粗犷且放松一点。
太原毕竟是省会,在腔调上更有普通话的味道。
说实话,万年感觉,还是村里头的口音好听一点,宁皓这货的晋省话感觉娘们唧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