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章 今日见了故人,甚是心慰(2 / 2)
“杨夫人慢走……”
杨钊只来得及在她身后招呼了一声。
待他想出门去送别时,却被铺子外走进来的两名强壮奴仆拦住了:“请留步。”
杨钊只听得铺子外又是一声娇呵,和一连串马蹄声扬起,杨花儿又骑着马离开了。
…………
杨花儿来铺子里的事情,铺子里的伙计肯定会告诉裴楚才。
但杨钊自己却没有去向裴楚才汇报。
因为他也吃不准杨花儿的态度。
一方面,杨花儿时而暧昧的态度,给他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杨花儿却并未对他做出任何承诺……
杨钊也只能继续等下去。
这一等,又是小半个月过去了。
期间,杨钊闲得无聊,又过不惯游手好闲的日子,便跟着杨铆等人一起去西市里帮衬生意。
西市可比东市热闹得多。
说是“人不得顾,车不得旋”,也一点不过分。
由于人太多,尤其是胡商遍地,西市的管理也比东市更麻烦。
为此,卖同类商品的“店”“肆”必须集中于一处,称之为“行”。
鲜于仲通的店铺是卖蜀锦的,因而归属于丝帛行,位于西市里的西南方位置。
这家店铺也比东市那家大得多,是前店后仓的模式,店铺后方有一个大型的仓库,堆积着各种从蜀地运来的锦缎,店铺和仓库的中间是店内伙计住宿的地方,旁边还设有几间织坊,可以随时根据客户的需求加工蜀锦。
这样的店铺,单是丝帛行的区域内,大大小小就有不下百家,全部面朝人行的街道,一眼望过去,直看得眼花缭乱。
西市的繁华,也由此可见一斑。
而除了丝帛行外,据杨钊了解,整个西市另有一百多行。
杨钊足足花了五天时间,才对这些行有了个大概印象。
西北方是口马行、鞍辔行、磨行、麸行等与马匹或畜力有关的行;下来的西方是屠行、肉行、五熟行、米行、酒肆、粳米行等与主粮有关的行;再下来的西南方是丝帛行、布行、绢行、染行等与人的穿着有关的行……
真可谓,天下财货皆汇于此。
西市里如此庞大的货物量,所提供的,就不仅仅长安城内百万居民的生活所需了。
用现代经济学术语来说,单凭长安城的市场需求(尽管这个需求量已经是全球城市之最,是支持不起西市庞大的供给的。
杨钊据此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长安城是一座国际性都市,而西市起到的是一个国际货物集散地的作用。
胡商们带来西方的商品,主要是珠宝、玉石、香料、马匹等,再换作大唐的丝绸、茶叶、瓷器等销往西方。
而流入西市的西方珠宝、香料等异域货物,又会被行商们运往长安城乃至全国销售、盈利。
单单通过双方交易的主要商品种类可以看出,胡商们提供的多为当地土产原材料,大唐的商人们提供的基本是经过加工后的产品,已经无需再参考价格便可以得出,大唐才是这场东西方贸易的受益方。
也就是说,帝国应当积极主导这些贸易。
事实上也似乎如此,帝国实行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长安城内胡汉杂居……
可再看帝国对西市采取的管理方式,又不足以支撑起这个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