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三千弩兵(2 / 2)
三支弩箭,全部钉在柱子上。
王定道:“挺不错的,这弩机是谁研制出来的,赏赐他十斤,爵位升三级。”
陈浒道:“是一名新进诸冶监的匠人所研制出来的,他名叫马墩,世代都为匠人。”
王定道:“将此人送到军中。”
这种人才,王定可不想留在少府,留给董承。
普通的工匠就算了,对于这种有研发能力的,王定非常重视。
陈浒心中不舍,他的诸冶监也希望能多几个人才,但是对于王定的命令,他自然不敢违抗。
陈浒道:“喏。”
王定道:“汝现在是何爵位?”
陈浒道:“下官现在是四级不更。”
王定道:“汝的爵位,也可提升一级。”
陈浒喜道:“多谢车骑将军。”
王定挥了挥手,道:“去将马墩叫来,吾要亲自见上一面。”
陈浒道:“喏。”
一个时辰后,陈浒带着马墩,再次来到军营。
马墩有些紧张,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工匠,从未想过,有朝一日,可以接触到车骑将军这般大人物。
王定看着对方,身材有些魁梧,肤色黝黑,人如其名,看着很是敦厚老实,手掌很大,上面全是老茧。
王定道:“无需紧张,吾与汝,不过是职位不同,今后可愿留在军中,专门研究武器,改进装备?”
马墩道:“愿……愿意。”
他不大敢看王定,微微低着头。
来的路上,陈浒都已经跟他说了。
只要抱上王定这条大腿,他今后不仅吃喝不愁,还有机会光宗耀祖。
匠人的地位不高,马墩靠着高超的手艺,也只是能够养家糊口,日子比之农户要好一点。
这次能进诸冶监,还是家里人为他打点了一番。
马墩自己也没想到,不过是改进了一下弩机,就被车骑将军看重,一步登天。
此刻站在王定面前,他很是忐忑,很是激动。
身为匠人,他从未听说过,有哪个将军,会特意接见匠人的。
就是直管诸冶监的少府,国舅爷董承,马墩来诸冶监一个月,也是一次都没见到过。
不说跟着王定,今后吃喝不愁,还能光宗耀祖,就是王定的这份重视,就已经让马墩很是感动了。
就算没有之前的赏赐,马墩也愿意跟着王定。
身为匠人,他们很少被肯定,属于被压榨的一方。
也就是最近,听说了诸冶监的工匠,日子好过了很多,马墩的家人才会想着走点关系,将马墩打点到诸冶监。
王定道:“愿意留下就好,日后如就专门研究新式装备,需要什么,尽管开口。”
马墩低声道:“喏。”
心里还是很忐忑,他觉得自己弄出一只三连弩,只是一次意外,真的要他继续改进其他装备,马墩也不知道自己行不行。
只是他现在,头脑很是混乱,又不敢多说一句,王定说什么,他只是点头。
王定见马墩紧张,于是让司马朗带他先下去,先在军营中安顿好。
随后他看向陈浒,道:“这三连弩,乃是军中利器,必须严格管控,汝从诸冶监,再调一批人来军中,专门负责制造三连弩。”
陈浒道:“喏。”
王定道:“诸冶监那边,就不要制造三连弩了,二连弩也停了吧。”
陈浒继续点头:“喏。”
之前的二连弩,军中已经有五千副,王定也是成立了一支三千人的弩兵。
同时,他自己的五百护卫,也是人手配上一副弩机。
三连弩还是比不上诸葛连弩,但是威力已经很大。
弩箭射出的速度极快,而且装填弩箭所需要的时间,并没有因此提升。
等三千弩兵,全部装备上新的三连弩,战斗力至少又可以翻一翻。
至于淘汰下来的二连弩,到时候可以作为备用,也可以分配给其他士卒使用。
王定道:“在征召一批工匠,待遇方面,再提升一倍。”
就诸冶监中的那群工匠,他们确实都很优秀,从他们手中制造出来的武器装备,每一件都是精品。
但是王定也发现了,这群工匠手艺水平有,可是多年来,一直重复的锻造装备,已经让他们的思维固化,想要他们改进出更好的武器装备,希望真的不大。
反而是外面的一些工匠,他们思维更活跃。
马墩才来诸冶监,不到一个月,就提升了弩机的效果。
高手在民间。
待遇提升一倍,王定就不信会没人来。
陈浒道:“直接征召,他们不敢不来,何必要提高待遇。”
说完,陈浒还有点紧张的看着王定。
王定道:“强行征召,人家心里不痛快,又怎么会好好干活。”
他要的不是流水线的工人,而是要有自主意识,要会用脑筋的人才。
每一次技术上的提升,王定都要对他们不吝赏赐,才会让工匠有动力。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金银财宝就是他们最大的驱动力。
王定绝不会去压榨他们。
若是将工匠们,都变成一具具不会思考的行尸走肉,对于他来说,反而更加不利,也不利大汉的发展。
他要的是更多的马墩,杨修这样的人才。
陈浒不敢在说,连忙应道:“喏。”
王定也不管,他是真明白,还是假装明白。
“下去吧。”
王定挥了挥手。
在诸冶监,陈浒干的还不错,他本是董承的人,但是明显更向抱王定的大腿。
这事董承应该也知道,但是董承也不想得罪王定,纵然心中不快,也只能当做不知道。
诸冶监的事情,董承如今早已经全部放手。
就算陈浒有向董承禀报,董承也是应付了事。
他怕多过问一句,就会引起王定的不满。
如今这些大臣,也都自认为看清王定。
工匠地位卑微,董承本就没有放在心上。王定喜欢插手,那么他就放手。
长安城中,不管是百姓,还是大臣,似乎都已经回到平和的年代。
但是在城中,又有诸多事情,在默默的改变整座城池,不仅是城内的设施,还有城中百姓的思想,心态,全都在悄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