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吴王大墓(1 / 1)
公元34年,七月下旬,河东公主府衙。
仪式举行完毕,大家商议过后。河东公主和石平进了河东公主的房间,杜云天也跟了过去。
城隍庙为什么建在钟山的半山腰上,庙火都不旺。因为这里有宝藏,河东公主曾对石平说到,她从来不瞒着石平。
我在南京住了那么多年,也知道吴王大墓,为什么没有人发现宝藏。石平想着,原来,宝藏后面被五行帮运走了。
还有,河东公主为什么选择这里作为大本营。我们要看着这些宝藏,我们要盯着这些宝藏,你以为,慕容家族不需要这些宝藏么。河东公主果然是政坛老手。
“圌山”与“大港”均为吴国祭祀区,其中最显要祭祀地为王陵区“圌山”半山腰城隍庙。每逢神农祭祀活动,人气盛旺,香火浓浓。这种祭祀庙、祭祀台当时在吴地多处可见。
在丹阳葛城吴国古城址西北两公里处有一个叫神墩的方形大土台,长8米,宽7米,高约4米,周围有3米宽的水渠环绕,经挖崛后才发现是一座大型公共祭祀台,台内发现火烧土及黑灰土。
祭祀的地方,也就是这里有宝,当然,要从吴王在这楚国遗址上建城开始说起。
建城有什么来历呢?在三国赤壁之战前夕,蜀国军师诸葛亮(风水高手出使东吴,试图说服孙权,联吴抗曹,共商破曹大计。在孔明经过秣陵(今南京,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被改名秣陵时,无意看到石头山山川有独特的地形。
钟山为首,其他群山依次连绵,很像一条苍龙蜿蜒蟠伏在江东边;而在江西岸,以石头山为终点的西部诸山,又像猛虎一样雄踞在大江对岸,于是诸葛亮感叹道:“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
在五行当中,这是一块风水宝地,而诸葛亮是风水中高手。田乐的祖师爷,就跟着诸葛亮学过风水,田乐得到本门派的真传。他预言,此山有宝。但金云龙忌讳朝廷的力量,一直不敢派人过来。毕竟,在朝廷里,还有很多事原来吴国达官贵人的后裔,他们绝对反对挖掘吴王大墓。
回去之后,诸葛亮便向孙权建议迁都秣陵,说那里有帝王的地势。随后,孙权便将国都迁移到秣陵,并将秣陵改名为“建业”,以此来表示吉利,这就是建业的来历。之后的一年,吴王便开始在清凉山原有的楚国遗址城基上修造城池,石头城因此而得来。此后数百年间,这里成为战守的军事重镇,南北战争,往往以夺取石头城决定胜负。
而在当时,长江之水原本是在清凉山下流过的,石头城西面为天然的悬崖峭壁,北面靠着长江,南面是秦淮河入口,城池依山傍水。因此石头城军事地位十分突出,孙吴也一直将此处作为最主要的“水军基地”。冉闵、杜云天出逃走水路,也是这个原因。
这个吴王大墓又是怎么来历,各方英雄为它丢弃了性命?石平很奇怪,里面到底有多少宝贝。
在钟山上,有很多帝王坟墓,藏了很多宝藏。尤其,是孙权的大墓,也就是吴王大墓。它就在钟山山上一个大墓里,据说,这个大墓是东吴吴王大墓,里面藏了东吴所有宝藏。东吴是江南富裕地方,可以想象这里面的宝贝有多少。河东公主说到,其实,她也不知道里面到底具体有多少宝贝。
这个墓在深山里,而且入口不在地面。钟山的地形复杂,不方便找到吴王大墓。据说,大墓门口有尊“后稷”的石像,找到石像就找到吴王大墓了。周天子、吴王均把“后稷”作为共同祖先。吴王将祭祀当作头等大事,以表吴人祭祖忠孝之心。处于当时吴国国情的需要,这种崇拜神农“后稷”的祭祀文化,贯穿整个吴国近7年的历史。田乐曾经对杜云天说过,没有想到,真的有吴王大墓的存在。
所以,东吴世代君王大墓都建在钟山上,但很多都是空墓,被盗墓贼光顾过。而藏宝图上的宝贝也藏在孙权墓室里。吴国灭亡后,吴人祭祀被新的朝代所禁。但作为一种民俗习惯,被另一种新的形式民俗文化流传千古。所以,东吴大墓慢慢就被人遗忘了,吴王大墓也就更加找不到。河东公主跟石平说了吴王大墓的来历,两个人就各自散了。
只有那张藏宝图还一直流传在这个世上,等待有人去发现这个大墓和宝藏。后来,曹氏政权灭了东吴,东吴皇帝就把藏宝图一分为二,给了自己两个子女。把它的具体位置画在一张图上,方便后人需要的时候来把它取出来。
其中,一张献给了曹氏政权,也就世代传了下来。后来,曹氏政权被司马家族所谋取,半张藏宝图也就落到司马家族手中。司马家族被推翻时候,河东公主就带着半张藏宝图逃了出来,那是她复国的唯一希望。
天黑了,杜云天才离开了城隍庙。他要尽快把消息告诉给金云龙,好安排冉闵将军尽快离开,不然有生命危险。还有,就是要找到西晋宝藏,免得落入日本之手。西晋旧势力和各个门阀都是日本代表而已,中华多少宝贝又会流出国外。杜云天心想,一定不能出现这种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