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2 / 2)
食用美味,获得快乐,记住并希望再次得到美味。
然后再以此为基础叠加形成模型:
得到美味,获得快乐,记忆获得过程中的某个引发因素(因素,包括显意识的具体事物,潜意识的整个获得过程的通道
也可以以此通道,通过概念学习,开始演化
达成某个对应的反馈,获得强化,渴望再次达成。(当直接的美味,变成了一个迁移变化后的记忆,可能,引发愉悦的,就不需要再是美味,而是一个刺激。比如辣椒,但并不受制于同类物体,比如制作川菜。但又不受制于一个事物,比如一个动作过程或者趋向,比如对刺激运动的追求。这个因素,经过神经网络的习得,会出现多种变化和改变,方向不定,形式不定,或者会演变为一个心理约束,比如食素吃了一顿无味的沙拉也能获得快乐和心理满足
自我认同,便是在达成某个对应的快感反馈,获得满足,形成动机的运作原理。
当然,能引发原始满足感的,不仅是美味。包括音乐,绘画,舞蹈,文字等等天赋。包括本能,感知,情感,思想,等等方向。
足够的满足感,记忆,自我认同
能想到什么?
快乐,自我肯定,塑造
各种兴趣,好奇心,癖好,小动作,选择的习惯和偏好,习惯的切入方式…………
(不过又看到了神经链接的一个运作规律:反馈,强化,记忆
不过反过来,似乎又看到了另一面。
如果通过认同感,可以塑造自我约束,那失去认同感,对于情绪和内心的发泄和释放,会演变为一种对自我约束的突破,一种失序状态。
比如咒骂,发脾气,甚至丢砸东西,打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