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被迫全能的锦衣卫(1 / 2)
“奴才不知,只是刘大人的神情很是焦急,奴才这才将奏本递送。”
王充心里也是一阵的懊恼,这要是皇上觉得自己收了礼部的贿赂自己可太冤了。
“哦,是吗!”
这奏章写的可不少,看着就很有分量,求个情应该不至于,难道礼部的人又夜观天象看到了什么?
雪灾?还是大旱?
打开奏章,看着刘仲质分析的逻辑,朱元璋也不由得心中警惕起来。
刘仲质的分析很有道理,为什么皇上每年要科举取士?不就是为了将天下的有识之士全都招揽在自己身边,从最大的可能上直接断绝那些有野心的人?
要真的百无一用是书生,那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傻子不成?
千方百计的将这些无用之人任用,每年还要给他们免除赋税,还给他们粮食,钱财?
难道真的就是朝廷里粮食太多了没地方放?
不是的,这都是为了稳定民心,
人身自由是最简单控制的,所以百姓们才会是最容易满足的。
可这些自小读书的人不一样,他们见识多,思想多,更加有见解,很有可能有心之人在这些人的只言片语提点之下就能干一番大事,实在是不能不防。
可这就要绕回来了,孙儿的意思是现在的儒学已经不是儒学了,大明不能再在这些士大夫的思想下发展了,集众家之所长才是正道。
可现在安置这些不稳定因素最佳的做法就是重新按着以前的方法开举取士,重新独尊儒术。
这就是一个相互矛盾的地方,朱元璋一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内心里,他知道孙儿说的才是正确的。
要是再像之前一样发展,很可能大明的未来就是孙儿梦中那样,
可眼前的困局不解决,现在大明就会陷入困境,完全不用等到两百多年后。
华盖殿上,刘仲质面色凝重,将自己今日的所见所闻一一上报:
“自昨日传出皇长孙殿下的见论以来,应天府中无所事事的书生明显增多,就连国子监的生员都有所懈怠,明显的喝酒闹事增多,要是不加以阻止,恐怕会愈演愈烈。”
他又不是刑部的,具体的情况还真不太了解,但国子监他熟悉啊,这两天在他府上想打听消息的各路生员络绎不绝,读书人一个个人心惶惶,都不知道今年的科举会不会推迟。
朱元璋同样也是面色凝重,这情况可不妙,自己还什么都没做呢,这些人就因为一点口风就弄成这样,这要是朕真的大刀阔斧干起来,那些士族说不定就要搞游街闹事。
华盖殿的气氛有了片刻的凝滞,朱元璋心情不好,浑身的帝王威压就朝四面展开,殿上的刘大夫额间冷汗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