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这是甄宓留给你的(1 / 2)
又是一场绵绵的秋雨,水滴在大司马府后院的湖面上跳动着。
穿过重重雨幕,来到光线昏暗的内室里,一个白发老人正端坐在床榻之上,向身前的二人交代事情。
干瘪的嘴唇以极其微弱的幅度迅速翕动,气氛明明紧张得快要令人窒息,偏又仿佛能听到一种气定神闲的韵律。
“迁至兖州的乌丸人,这几十年来可有异动?”江晓微闭着眼,开口询问。
“小事不断。”曹植回道。
“异族,心异。传令,将那几十万的乌丸人全部拆分,彻底打散至各州各郡,每县不可超过百人,若有不从者,杀无赦。”
两个民族的融合需要时间,在乌丸彻底融入中原之前,江晓只能尽力抹除他们祸乱天下的可能性。
魏国的县城数量成百上千,在每县的上千居民中塞下一百个乌丸人绰绰有余。
百年之后,这些乌丸人将会彻底忘记他们的出身,忘记他们曾经的仇恨,在他们的心里除了柴米油盐,就只会剩下朝廷和天子。
“羌胡已灭,数十年内鲜卑也无力南下,西域诸国不成气候,无需理会……北方,也只剩下南匈奴了……”
江晓想起了去卑和呼邪,还有朱灵的二姐朱芸。
去卑惧怕魏国,没有那个胆量会去造反;呼邪身旁有朱芸在,应该也不会有南下中原的想法……
但还是不妥。
南匈奴人口数十万,全部盘踞在黄河并州一带,一旦中原发生祸事,他们便可大举南下,祸乱中原。
曹操生前曾把南匈奴分为五部,除了去卑以外,每部都设立了不同的首领来领导,意在利用南匈奴之间的内部矛盾,让他们互相牵制和消耗。
但此举只在魏国强势之时有用,一旦魏国稍有衰弱,便将后患无穷。
不能把他们就这么留在那。
江晓想了想,开口道:“关于南匈奴,我有三道命令。第一条,十年之内,用一定的补助,鼓励南匈奴族人和汉人通婚,无论男女,成婚后,必须迁往中原居住。
十年之后下达第二条,强制要求南匈奴族人和汉人通婚,若有不从者,查抄家产,发配充军。
平灭吴蜀之后下达第三条,将南匈奴五部全部迁往江南吴地,按处理乌丸人的方式来办。”
“嗯。”曹植和小柏同时点头。
本来,只需调集大军,突袭北上,就能毕功于一役,将那几十万人全部坑杀,彻底解决南匈奴的隐患。
但想了想,江晓还是决定用这种较为温和的方法,来处理南匈奴的问题。
这其中固然有朱家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她不想再杀人了。
小乔的死,终于让她清醒了一回,不说变回原来的模样,但至少,江晓也想弥补一下这一世的错误。
或许这样,等她醒来后,也不会失望太多。
“我死之后,尽量不要挑起战争,国内应以休养生息为主,轻徭薄赋,陛下那边我会去说。
此外,兵不可废,对于吴蜀两国不可操之过急,时机会到的,在那之前,我们只需做好准备即可。”
顿了顿,江晓又将目光转向小柏。
“立下规矩,外戚不可干政,违者天下当诛,别走了后汉的老路,朝廷的组成只能有三部分,宗室、世家和寒门。
后宫之主,首先考虑品德和才能,尽量别选世家女,这一条要传下去。”
“是。”小柏低头应道。
她知道江晓这句话的意思,曹植已经被江晓内定为了下一任皇帝,而她将会以曹植皇后的身份进行辅政。
江晓允许后宫参政,却不允许出现外戚干政的情况,这看似有些矛盾,毕竟自古以来后宫和外戚都是紧密结合的。
但魏国的情况有些特殊,军中大权一直都握在曹氏宗亲的手里,况且在之前的几番政令下,宗室的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
不出二十年,魏国宗室的势力便能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这些掌权者,都是陪着皇帝一起长大的,和宗亲封王生疏,彼此之间感情深厚,忠诚度有保障,造反的可能性较低。
在这样的情况下,外戚很难有足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江晓想要的,是一个尽量没有背景,有着足够才能,可以辅助皇帝的贤内助,这也是她选择小柏的原因,她也希望小柏能把这一点传下去。
“如果可以的话,就把小家伙们放出去历练历练,深宫中,养不出什么好皇帝。”仔细想了想,江晓又加上了这一句。
没想到,自己竟然也有如此啰嗦的时候。
差不多,她已经把能嘱咐的都嘱咐完了,本来她还想说说世家的事,但仔细想一想,还是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