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2 / 2)
但是一到了元宵,却又开始热闹起来。
蜀北很多地方没有苍松,但都是不缺柏树的。
在蜀北,有一种习俗便是正月十五闹元宵,登高山,折柏枝,去百病。
一到了元宵节,家里的大人和孩子都会成群结队、呼朋唤友,一起去最近的高山上游玩一番的。
他们会将最嫩绿的柏树树枝折下,然后插在头上。用来祈求这一年里,能够无病无痛、没灾没害的。
元宵节,最不可少的便是汤圆了。
以前的蜀北,汤圆也有不一样的味道。
那时候的汤圆也是各家各户自己做的。将糯米和大米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浸泡,然后研磨成粉。
这种糯米粉可以制作汤圆,甜而不腻,坚软适中,容易成型。可以做成金黄的炸汤圆,也可以做成香甜可口的米酒甜汤,再放上鸡蛋。
这汤圆也是自己捏的,还记得当年自己捏汤圆的那些日子,捏出来的汤圆虽然大小不一,但是却也是最甜的存在。
过了元宵,年味便也就散了。
正月十七,以前这时候一般都是孩子们开学的日子。这个时候,家家户户也忙起来。
上学的上学,准备干农活的也这个时候开始下地了。
过了元宵,蜀北的地里,大家都开始种土豆和魔芋了。
种植土豆是最有趣的了。村民到了这个时候,就会去那些出产土豆的山上买回种子,听老一辈的人讲,高山上的土豆是最好的了,因为光照、气候等各方面原因,高山上的土豆又大又光滑,我自己对这个倒是没什么研究。
土豆再大,土豆再小那不也是土豆么?
对了,土豆还有一个别称,叫做洋芋,故名思意,“洋”就是来自海外的意思。而土豆确实也是原产于拉丁美洲,后来因为殖民侵略,才经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同“洋”一样的还有一个“胡”。而熟悉我国历史的都知道,天山是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常常和“西域”“胡人”有着密切的关联。那我们也常常把塞外称之为“胡”,也常常繁殖亚洲西部和欧洲大陆。那时候,通过路上丝绸之路传回来的很多种子也会被惯之“胡”,比如“胡椒”、“胡麻”、“胡豆”、“胡桃”、“胡瓜”、“胡萝卜”等等。
小时候,我们种植土豆,常常会将土地的泥土打成碎块,然后在地上划出一条条沟壑,再泼上粪水再安放上切好的土豆块种子,盖上牛粪之后再盖上土,这样,土豆种子便种好了。
切土豆可是一个技术活,我们会将完好无损的土豆切成块,每个土豆保持2到3个芽眼。牙眼就是每个土豆上的小坑,平整无坑的土豆是不可以做种子的。
切土豆的刀必须干净,不能沾了猪油,也不能沾了其它有刺激的东西,否则,土豆容易腐烂。
而且往土坑里种土豆的时候,必须是芽眼朝下的。这样的土豆才能成长的更好,结出更多的种子。
土豆种上,胡豆(蚕豆差不多也就该开花了,这时候的春天已经非常近了。
万物复苏,莺飞草长,蜀北一道美食便开始冒出鲜嫩的芽来,这就是折耳根,也就是鱼腥草。
折耳根是川蜀名菜,喜欢它的人开辟了很多新鲜的吃法,一个比一个奇葩,但是一个比一个美味。
鱼腥草清热解毒,清痈排脓,利尿通淋。每年春天的时候便会从地上冒出粉红色或暗紫红色的嫩芽。
这时候的大人和孩子们都喜欢提着小竹蓝,拿着小锄头去挖取这种野菜,用来做菜。
这些年,因为气温变暖,其实这种野菜早就在春节的时候已经开始长出来了,春节时期,这种菜是餐桌上最受欢迎的菜品。
吃腻了大鱼大肉,这种爽口的小野菜格外爽口,去油去腻,开脾健胃。
在我的记忆之中,正月便是一切开始的时候,也是一年的开始。
在蜀北人的眼里,过了元旦和过了除夕初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新年。
只有过了大年三十,过了大年初一,这才是一天的开始。这才是真正意义的长了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