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男杀计划书01(1 / 2)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非常传统的盗窃方法。盗窃者将绳子系在抓钩上,将抓钩抓在墙头上,抓着绳子蹬着墙壁爬上来,然后用同样方法攀上后窗,用特种玻璃刀将玻璃割一个圆洞,伸进胳膊拉开窗栓,跳进室内偷东西出来,将窗户从新闩好……
换上事先准备好的新玻璃,而后翻出后墙逃走。”秋红谨说,“此人绝不是一般小毛贼,肯定受过特殊训练。如果能在院墙内外发现盗窃者的完整脚印,对我们破案会大大有利。”
可惜,他们所能找到的,仍然是那个前脚掌印。
就连技术侦查员也没有新线索发现,最终结论与秋红谨判断毫无二致。关于那半截脚掌印,把技术侦缉大队痕迹专家也难住了,鉴定不出哪种鞋子留下的。
回幻境街88号路上,郜小军不解地问:“秋姐,你对案情的推理令人佩服,只是,你怎知道那块玻璃是盗贼事先准备好的?”
“因为后窗台上只有两组抓钩划痕,一个是上来时用的,一个是下去时用的,所以,这块玻璃只能是事先准备好的。”
郜小军:“我还是想不通,如果不事先测量,盗窃者怎能知道玻璃的尺寸?”
秋红谨:“过去老房子的窗户大小都一样,玻璃尺码也都相同,很容易得到这个数据。只是目前,破案最佳途径就是那些指纹,希望能通过指纹锁定嫌疑人。”
可是,指纹鉴定结果令人大失所望:所有采集的指纹都属于景至和,只是不同手指罢了。只有一件事确定了下来,根据实验室内的半截脚掌印和后窗、后面围墙上铁器抓痕,证明盗窃时间为8月5日午夜前后。
至于那半截脚掌印来自什么样的鞋,仍然无法判断。
秋红谨和助手只好寻找其他突破口,便再次询问景至和,本市内都有什么人知道他的科研成果。景至和摇头说:“我没特意和什么人说过,就连我家里人也不知道。只是一个月前,《当代科技报》上发表过一条消息。
那是比较模糊的一条消息,因为现在还无法给‘nb3’定位。”
《当代科技报》全国发行,嫌疑人说不定来自外地,这下破案难度大大增加了。无论难度有多大,案子都要及早侦破。因为盗窃者的目的不明,如果用“nb3”来作案,其后果不堪设想。
“范围这么广,怎么个查法?”郜小军焦急时总会带点牢骚。
“先从本市查起。如果嫌疑人是从《当代科技报》上知道的消息,就不会是普通老百姓或者一般盗贼,因为这些人不会对这类报纸感兴趣。所以,我们先查全市有多少人订阅了这份报纸。”秋红谨说。
郜小军眼睛一亮:“哎,秋姐,经你这么一说,这案子就好查了。”
“先别乐观,要知道路边的车站码头的那些书报摊,散卖出去的就不好查了。但是,这是惟一线索,不好查也要查,而且还要耐心地细致地查。稍有疏漏,都会给案子增加难以想象的困难。”
二人说干就干,直到本月15日,全市所有订阅《当代科技报》的固定用户,通过邮政局提供的线索,已全部排查一遍,没有发现可疑之人。
郜小军又感到为难了:“秋姐,下面开始排查书摊报亭了,这才是真的大海捞针。您说,那些卖报的人,谁能记着买报的人?”
“那就看你我运气了。破案有时也靠运气,但这个运气来自于思考、辛苦和细心,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秋红谨话音刚落,局长打来电话,说嘎东村海滩发现一具男尸,命她二人前往勘察现场,因当地治安所无力破此大案,要她二人把案子接下。
“局长,实验室失窃案已经搅得我们焦头烂额,哪有精力……”秋红谨话没说完,局长那边已经挂了电话。她清楚,这是局长生气的信号,如果再说什么就要挨骂了。“走吧,去嘎东村。”
郜小军虽然不知去做什么,但从上司难看的脸色上可以知道,又有重大案子发生,而且,秋红谨不愿意接手,所以不敢多言,驾车直往嘎东村驶去。
……
嘎东村距关东城东南57公里,是个不大不小的渔村。
村子西南相邻一个小海湾,居住在附近的一些农民,改革开放后都相继成了渔民,一些最早变为渔民的人中,头脑灵活胆子也大一点的几个都成立了渔业公司,最大的一家“南航渔业公司”就有12条渔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