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章 成名要趁早(2 / 2)
“等等!”
有几个教习也在听,原本是带着欣赏的目光在看他们同学之间互动的,可听到最后,林云教习沉声叫道,大家一静,回头看着他。
陈三七也看着他,这位教习是他尊敬的,马上他就站起来作揖后肃立等候。
“三七你刚才说什么?你是说你悟出知行合一、以致良知的道理是吗?”
陈三七心中一咯噔,暗道:“不会吧,这世界难道也有阳明心学,我抄袭人家被发现了?”
抬头看到林云目光灼灼的,他又不敢迟疑,只能硬着头皮回道:“是的老师。”
林云脸色一肃,飞快的跟几位教习对视一眼,马上转脸说道:“跟大家谈谈何为知行合一可以吗?”
致良知是孟子的原话,这句话不用解释大家都知道,可知行合一意思理解,但现在并没人明确提出,故而他会问这句话。
陈三七一下子也懵了,讲道理,他对阳明心学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现代人几个去研究儒学的,能背个唐诗宋词几百首,就算很有传统文化了。
可现在不讲都不行啊,被人误会敝扫自珍,那可是没品的人了。
想了想,他只好硬着头皮说道:“学生觉的格物致知不能放在嘴上,要付诸行动才能知道,自己所格的物是否正确,若是不正确,就无以致知,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正确的结果了,格物才能致知,这就是知行合一,通俗的讲,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格物致知是礼记大学篇中,应该是儒家教育做人的根本,从曾子到子思,再到孟子,一直到程颐程颢,都是被隆重对待的。
这也是理学的根本,朱熹对这极为推崇,到了王阳明,同样把这当做头等大事,这是一脉相承的。
理学其实并不坏,坏的是被掌权阶层利用,成为统治百姓的理论后,歪嘴和尚念出来的经,自然就没好的东西。
“好啊,好一个知行合一,从亚圣到现在,终于明确了格物致知的方法了,不再是说教,而是实践,这法子好。”
几个教习连连点头,赞叹不已,陈三七害羞了,真的害羞,这不是自己的东西,偷来的心里不踏实啊。
林云抚须笑着,忽然开口道:“三七如今进学了,秀才、举人已经是唾手可得,应该起个字了,要不为师给你起一个如何?”
陈三七一愣,忙不迭的点头,可话还没说出来,那几个教习大叫道:“林舒之,你无耻!”
林云根本不回答,自顾自的说道:“听闻三七这名字是汝父以药名所取,不如就叫药之吧,孔子家语正论曰: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陈三七一听,自语念叨了几次药之后,欣喜的长揖道:“多谢先生取字,药之很好听,也很有意义。”
那几位教习捶胸顿足的,失去给他取字的机会。
古人取字可不是谁都可以的,至亲长辈、德高望重长辈、或者授业恩师,才有资格给人取字。
现在在教习们的眼中,陈三七就是香饽饽,能为他取字,日后必是扬名天下的事。
知行合一的继续深入,陈三七到底能走多远,很值得人们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