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流民问题(1 / 2)
半个月的时间,又接连招募了三百余名士兵,其中大部分是城外流民。
自从朱经上次从榆林归来,便严令县里妥善安顿流民。
先是在城外搭建营帐,安置流民,让他们有居住的地方。然后又差人从榆林运回三百旦粮食,在四个城门熬粥赈灾。
“凡是报名参军者,以后顿顿有饱饭。不愁吃,不愁饿!参军有军饷,打仗有战功。”
文告一经贴出,报名参军的流民络绎不绝,竟有数千人。
他们四处流荡,无家可归,行将饿死,还不如参军搏一条活路。
邓中兴对韩铭的募兵方式,十分不满,动不动就跑到县衙打小报告,发牢骚。
朱经虽说十分赞赏韩铭的募兵方式,但也深知有不妥之处。
老邓说得对,万一将来朝廷怪罪下来,谁都承担不起。
朱经便按照邓中兴所说,将此事交给了他去办。只要名册上有名字的,一个都不能遗漏。
邓中兴心里一百个不情愿,他也知道那些兵大多无用,不是缺胳膊就是少条腿。
招来干什么!一点用处都没有!
原本他只是借此事,想告韩铭一状,没曾想适得其反。
既然朱县令吩咐下来,他又不能不去做。
只好硬着头皮,挨家挨户拉人入征。
起初那些服兵役的百姓,瘸着腿大老远跑到县城,最后被告知不用应征,个个欣喜若狂。
这才没到半个月,怎么又变了!
个个心中恼怒,看见邓中兴就像看见仇人一样,分外眼红。
邓中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心里把错都怪罪到韩铭身上,要不他搞乱七八糟的招兵条件,自己也不会又重新下来来人入征。
沐阳县东城空地,被修改成了训兵营。士兵每日在此操练,喊声震天,引得不少百姓的侧目。
这半个月,韩铭吃喝住,全部时间几乎都在训兵营,只有中午有空了才会跑回家一趟。
他专门查阅书籍,又结合自己脑海中的记忆,写下了关于训兵的新式方法。
朱经看后,大吃一惊,果然是大才。急忙向朝廷递了一份奏折,点名提拔韩铭为百户,快马加鞭送到京城。
圣旨还没有下来,朱经便让其先着手开始训兵,以待备用。
烈日高照,今天的太阳格外明亮,同样天气也很暖和。
“从今天开始,我们每日在此操练。现颁布军规如下:
第一:不得无故迟到、缺勤
第二:军中不得饮酒、赌博
第三:不得无故私自外出
第四:不得随意欺压百姓
……
第十八:违反以上军规者,斩!斩!斩!”
一连三个斩字,底下兵士内心惶惶,怎么和想象中的不一样。
平日里见惯了那些士兵,无法无天的嚣张气焰。
好不容易逮到个机会,进了军营,却被告知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那还来当兵来干什么?
“我们已经修整了半个月,既然当了兵士,就要克己守法,严于律己。知道了吗?”
“知道!”
韩铭满意地点点头,道:“木总旗、梁总旗、李总旗。今日你们三人负责训练,我还要到县衙一趟。”
最近这些天一直在忙,也没有和朱大人照过面。趁着今天这个机会,去县衙当面汇报下情况。
三人听后大喜,异口同声道:“百户大人放心,我等一定尽职尽守,不敢有所懈怠。”
他们三人都是贫民出身,怎么也没想到,这辈子竟然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平常光是那些小衙役,他们都畏之如虎。稍微有不如意的地方,那些衙役便是拳脚相加。
现在不仅和他们平起平坐,甚至还要高一等。
以往见那些人低三下四,如今却反了过来。
三人沾沾自喜,心里面早就蠢蠢欲动。
韩铭一路骑马来到县衙,朱经早已经在后堂等候多时。
“朱大人,路上误了时辰,让您久等了!”
“不碍事,快坐!”
朱经示意韩铭坐下,喝退屋内丫鬟侍女,叹息道:“现如今灾荒不断,流民四起。我虽从榆林运回三百旦军粮,最多只够吃一个月。长此以往,流民越距越多,终究不是个办法。”
韩铭点点头,表示确实如此,赈灾只能缓一时之急,不能保长久平安。
到时城边流民越聚越多,需要大量的人力防范,要是出了乱子,根本无法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