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流民之乱(1 / 2)
李成趁着酒意,说了很多不该讲的话。看着出他内心很压抑,潦草吃了几口饭,便起身道谢离开了。
韩铭叹息一声,深知大明王朝经过几代皇帝不懈地折腾,再加上边境女真、沿海倭寇、天灾不断……内忧外患下,压得王朝喘不过气。
到了天启一朝更是乱上加乱,阉党、东林党两党相争,朝政荒废、百姓民不聊生,。
大明真正是气数已尽。
现在已经是天启七年,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天才木匠”皇帝,也很快就歇逼了。
下一任也是最后一任,崇祯朱由检上位后,便是李自成、张献忠、高迎祥等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
韩铭无比郁闷,明明自己重生是去做王爷的,怎么会来到明朝末年。况且还只剩三年寿命,眨眼即逝,刚创业就半道嗝屁。
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大不了找个地方隐居起来,安心度过剩下的日子。
眼见约定的时间快到,韩铭急忙让小二将未吃完的饭菜打包,骑上马朝着西城门狂奔。
不知为何,大街上满是惊慌失措的百姓。他们面带惊恐,拖家带口,背着行囊,往相反的方向跑。
搞得韩铭一头雾水,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难道是农民起义军攻进城里了?那也不应该啊,怎么提前也没什么征兆。
随后趁机拦下一位走得缓慢的老者,疑惑地问道:“大叔,城里发生什么事了,这怎么都跟逃荒似的。”
老者气喘吁吁,急忙说道:“哎哟,小伙子!城外不知啥时候跑来一堆流民,听说他们到处抢劫,无恶不作。附近几个村子都被他们抢光了,还杀了很多人,头就挂在树上……残忍啊!”
说完也不等韩铭说话,就迈着小步慌忙离开。
“流民?”
韩铭心里不免有些担忧,这些流民并不是本地人,而是从其他地方逃荒来的。可能开始只有几十上百人,慢慢灾民越聚越多,便有数万之众。
山坳张村离县城仅有几十里,希望不会被这些流民袭扰到,想到这,心里就更加忧虑。
城门今天肯定是出不去了,现在只有先找到老乌他们三人,看他们有没有办法出城。
总不能一直待在这里,万一那些流民攻破县城,出现骚乱更加危险。
走在街上,到处都是尖叫声和孩子的哭声。还没破城,城里就已经乱作一团,也不见官府派人前来维持秩序。
真要这样,说不定流民还没打破城门,就先被这些慌乱的百姓打开。
不多一会儿,便来到西城门,果不其然,城门已经关闭了,城楼上站满了守卫兵士。
而此刻没见到老乌他们三个,约定的时间已经过了,难道他们路上出了意外。
又不敢唐突离开,万一他们来了,找不到自己,会生出更多事,还是安心在这多等一会儿。
沐阳县虽说只是个小县城,也不是首当要冲战略要地。因距离榆林只有百里,所以县设沐阳卫,驻军一千。但时过日久,又久无战事,慢慢编为五百人,依旧有千户之职。
五年前,自上任千户唐炳光病死,且家中无后,没人来继承千户职位。县里发文书上报朝廷后,却始终没有得到回复。
朱经知道那个时间,朝廷内的大臣们正忙着你争我斗,哪有人有闲心来处理这种小事。
按常例,沐阳县应该驻扎着五百名官兵。可当他按照名册一一查验,气得一刀将椅子砍得稀碎。
这五百名官兵名单上,实际上只有仅仅两百人,剩下那三百多人,想都不用想,全是吃空额的。朱经在军中干了大半辈子,哪会不知道其中隐情。
可就算这二百人,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甚至一些拄着拐杖,牙齿都没有。按年龄早就该滚蛋的,竟然还在名册上。
平常训练的时候,除了几个站岗守卫,其他人经常厮混在酒坊和赌场,是那里的常客,整日醉生梦死。要论战斗力,还不如街上打铁的强。
不过有总比没有强,朱经下令他们跑步前进,在西城门集合。可还没等没跑到,路上便累倒了一大半。
等到了西城门,两百人只剩下了一小半,等了半个钟头也不见人跟来。派人前去查看,奶奶的!兵器丢在地上,人不见了。
气得朱经火冒三丈,要将两名管事的百户斩首示众。多亏下属苦苦哀求,又考虑到还要提防外面的流民正是用人之际。从轻处罚,只打了他们十棒杀威棍。
站在成楼上,看着外面足足有上万人的流民。朱经额头直冒冷汗,还好沐阳县的城墙又高又厚,再加上护城河,没有攻城云梯,根本攻不上来。
可总不能像个乌龟一样缩在壳子里,说出去不得被其他同僚笑死。
想要出去打又没有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真是打了一辈子的仗,还没有这么憋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