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年关晚上(1 / 2)
紫禁城,午门外。
郑和一袭红色官服,身系黑色大氅,他如一棵老松般岿然不动,任清风拂过,扬起身后的大氅,在风中猎猎作响。
他黑发里夹杂着白发,干桑的面孔上满是皱纹,每一条皱纹仿佛充斥着一段故事。
从永乐时期起,这位三保太监曾六次下西洋,皆奉帝命而往海外,宣扬大明国威。
而距离上一次下西洋,至今已过去九年之久,中间他被洪熙皇帝封为南京守备太监,又经历了汉王叛乱,终于等到宣德之治。
这一次,他觐见皇帝,正是为了请求宣德皇帝批准他第七次下西洋。
郑和当然明白其中难度,但这件事情必须要做,无论是为了大明,还是为了了却他心中的一桩意愿。
站在午门前,这个活了六十岁的太监,共睹五朝皇帝,先后经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直至而今宣德。
可此时此刻,他手心满是汗水,忍不住的紧张。
生怕陛下会拒绝他的请求,到时,他该如何是好,继续坚持还是彻底放弃。
思索之际,殿上传来喊声:“宣,南京守备太监郑和觐见。”
郑和闻声踏殿前台阶而上,迈入殿内,一眼扫去,百官皆置于殿内,他一步一步往前,直至前列,立即跪拜行礼,呼喊道:“臣南京守备太监郑和拜见陛下。”
朱瞻基饶有兴致地看着他,挥手道:“平身罢。”
“谢陛下。”郑和起身,正欲讲述此行目的,也就是下西洋一事,想要皇上答应,恐怕他得将此事的利弊好好在陛下面前捋一捋。
他在来之前,便已经准备好一套足够他从早上说到中午的说辞了。
可下一刻,朱瞻基笑呵呵的开口:“郑和,朕听闻你曾奉太宗皇帝之意,六次下西洋,远渡海外各国。”
“额……禀陛下,确有其事。”
郑和愣了,倒不是没想过陛下会率先发文,但却是没有料到陛下会提到他下西洋之事。
之前,他几次上奏,字里行间里都隐晦提到他下西洋之事,莫非是陛下记住了,所以今日才专门提及的。
郑和心里没有来得一喜。
如此想来,他想再下西洋一事的成功率又大了一些。
朱瞻基颔首道:“嗯,不过下西洋倒是挺费钱的,但也看得出,太宗皇帝曾对此事的看中。”
郑和突然不知道说什么,准备了许久的说辞全部憋在肚子里,好像现在说哪句都不合适。
当他听到朱瞻基前一句话的时候,都几乎认为下西洋一事怕是无法通过了。
但朱瞻基下一句话又重新给了他一丁点希望。
朱瞻基又道:“说说你对此事的看法吧。”
郑和腹中早有打稿,挺直了腰杆,道:“经臣六次下西洋所感所悟,此举不禁能拓展大明与海外各国的交易,还能在海外那些国家面前宣扬我大明国威……”
“行了。”其实朱瞻基今日算是紧急召见郑和,见他一见的,可却没那么多时间听他啰嗦。
郑和看出朱瞻基的不耐烦之色,心底失望多了几分,也不禁担心起下西洋之事能否成功。
“再宣布最后一件事,便散朝罢。”朱瞻基说完,众臣静默地站着,恭耳聆听。
连开口的机会也没有么……
郑和沧桑的脸上显出一抹颓然之色,但几十年的君臣礼仪早已刻入身心,深入他身体的每一寸骨髓,他不敢触犯皇上,选择默默接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