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天下第一瓷(2)(1 / 2)
黄忠听到这里,叹口气道:“如此隆重的复工仪式,我却没有亲眼所见,真拙!真拙!”
老翁正色道:“往年这个时辰人群还是络绎不绝,甚至人山人海。今年有官兵围山,居民们不敢过来,显得冷清不少。”
胡雨石看到周围有零零散散的村民,疑惑的问到:“此刻复工仪式早己结束,为何还有一些居民过来?”老翁答到:“瓷器制造工艺房只在这个时刻对外开放,其他时刻均紧闭工艺房大门,不准任何人观看!所以,有很多瓷器物爱好者,这个时刻赶过来,为的是观赏塘沽山特有的制造工艺房。”
雅书东向来崇拜瓷器物,他家吃饭用的碗,洗澡用的盆,喝酒用的杯,倒茶用的壶,起夜用的皿,都是瓷器物作成。今天听老翁说能观察到瓷器制造工艺,他岂能放过?于是乞求老翁道:“我们都是瓷器物崇拜者,苦于生在远方,长于远方,虽日赌瓷器,日使瓷器,日用瓷器,却从未见过它的制造工艺,算是人生一大缺憾。今有这人生唯一一次机遇,还乞求老先生开恩,让我们一睹为快,饱饱眼福,可否?”
老翁看了一眼雅书东,没有说话。
黄忠也乞求道:“我虽是女儿身,然以亲眼见到真工艺为最大荣幸,还望老前辈行个方便,给个照应。”
胡雨石接着说到:“我祖辈曾到南洋做过生意,那里的人们都奉瓷器为神物,大清的瓷器在南洋那里可是价值连城!”
老翁听到胡雨石说到“价值连城”几个字瞬间不高兴了,说到:“我大清瓷器属世间珍品神物,岂能用银俩纸票来衡量的!这不沾上了铜臭味!”
胡雨石忙答到:“是的,是的,南洋人都奉瓷器为神物,但从不以此为变钱之器。”
老翁转而笑到:“我知道你们这点小心思,尽全力讨好才夫,还是想观赏瓷器制造工艺房。也难怪,不只是你们这样,来到塘沽口的人没有不这样想的。”
雅书北也附合:“是的!是的!毕竟塘沽瓷器千古流传,闻名海外,人见人爱,若能再知其孕育过程,那是人生一大幸事!”
老翁答到:“也罢,也罢!我今天就算是自作主张,平生第一次为你们办事。且跟我来!”老翁说着就向瓷窑洞里走,黄忠等一行人跟上。
刚进入深洞,倒将黄忠吓得一跳。你道为何?上次黄忠来深洞时,深洞里一片安静黑暗,人面对面不能观其容,今天却火光如昼,一片繁忙景象!
“世上名瓷出塘沽,工艺繁杂如天书!”老翁指着瓷窑火炉说,“你们读书人叫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又有人说,十月怀怡,方有分娩之说。这些古老之谈都可用到制造塘沽瓷器皿上。”
老翁说着就来到一大空阔间,又指着说:“这就是传说中的瓷宫!”胡雨石看过去,在火窑的映衬下,瓷宫清楚地展现在面前,“这里面有好多不一样的瓷器呀!”胡雨石目不转睛地看着说。
“据我个人记忆,这里面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件瓷器。”老翁唅首道,“你们肯定惊讶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年代的瓷器存放于此。我告诉你们,我们每年都有新瓷器品出现,新烧出来的第一件瓷器,多少银子我们都不卖,尽放进于此,久而久之,这里已存了九千九百九十九件。现在是兵荒马乱之年代,新瓷器品种少了,故今年只能出一件新品瓷器,因此,截至今年年底,塘沽口瓷窑厂瓷宫里的瓷器将达到整数一万件!”
黄忠对各类瓷器天生没有多大兴趣,她长这么大也没有用过瓷器物,但她非常好奇瓷物的制造工艺,于是不禁问到:“瓷宫里没有制造工艺流程展示呀!”老翁看了一眼黄忠,答到:“瓷器物工艺不是放于有形间,而是存于无形中。只可观意,无法观形矣。”
雅书北说到:“《天工开物》中写到,制瓷工序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此为真事实?”
老翁哈哈大笑道:“《天工开物》说的都是真事,但大清瓷物有南北之分,东西之别。塘沽口瓷物属于北方派别,有八十八过手,比《天工开物》记载的要多一十六道功夫。”
黄忠问到:“那塘沽口瓷物是不是经过工艺最多的瓷器?”
老翁答到:“姑娘!你虽雏毛刚满,但属踏地成天之流,岂不知道天下无第一,只有第二之说?”老翁略停了一下,自答到:“不过要说塘沽口瓷物为第二,没有哪件瓷物敢说第一!”
胡雨石听过老翁的话后,心中大叹:“这位外貌极其平凡的村翁有好大的霸气!”
黄忠又说到:“老先生说了这么多,但我仔细观赏了大半天,仍未能得出瓷窑工艺只可观意,无法观形矣。”
老翁叹了一口气,说到:“听姑娘的口气,要么认为我在虚讲,要么认为我故意隐满工艺实情。今天我就放开来说给你们听了!”
“《天工开物》记载的七十二工序是,勘山,烧矿,运石,碎石,筛洗,舂石,淘洗,过筛,制浆,制不,船载,存行,烧灰,配釉,制匣,镀匣,修模,定型,化不,淘洗,稠化,陈腐,铲泥,踩泥,揉泥,做坯,印坯,利坯,接坯,剐坯,挑坯,晒坯,抳料,试照,淡描,混水,圆雕,刻花,捺水,荡釉,吹釉,蘸釉,浇釉,促釉,补釉,取釉,修匣,装坯,满窑,挑柴,点火,把桩,烧窑,开窑,看色,选瓷,装蓝,挛窑,擂料,格色,起稿,拍图,搓料,画瓷,填色,洗染,扒花,写款,烤花,茭草,装桶,一共七十二道工艺。但塘沽口窑瓷工艺除掉上述七十二道工艺外,还有一十六道工艺。”
黄忠越听越兴奋,又问到:“敢问老先生塘沽口瓷物另一十六道工艺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