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皇城妖佞(1 / 2)
次日清晨,春秋师徒辞别淳远,径往大明京都御空而去。
京都乃大明史上第二座都城,自永乐元年起,朝廷逐渐理通漕运,开始兴建北都。
官府先后从山西、山东等地向京城及其周围地区移民数十万,迁徙南方富民充实京师。
近百年来,大明都城人户大增,耕地扩大,农林牧商和各类作坊营生连年兴盛,时至世宗嘉靖,人口已逾百万。
师徒二人自空中远远看见京城宏大繁盛之势,也不禁暗自赞叹。
为不引人侧目,春秋子带王淮昭在京城南边一偏僻所在悄然落下,而后走到大道,随着熙攘人流入了城来。
“师尊,薛虬也不知所在京师何处。”淮昭边走边问了师父。
“为师也未曾见过这妖人。方才在空中神识可见,这紫禁皇城附近的斋醮倒是不少。我们且寻个寺庙,打探一番再说。”
道长知道这京城中寺庙所存高僧舍利也是不少,所在京都,这佛门之劫更是不能幸免。
找得几个街边小贩打听,说较近的寺庙是京城西边的妙应寺,因为寺中在前朝元代建有白塔,京都百姓都称其为白塔寺。
按路人所指,师徒两人穿过数条大街,不多会就走到妙应寺前。
这寺庙虽在大明京都,但看上去年久失修,香火凋敝,一派破败萧瑟景象。
很显然它和当下各地庙宇一样,不受朝廷待见。
庙门口一个年轻和尚拿着扫帚正在清理落叶,身上的破旧僧衣来回缝补了几大块补丁。
师徒会意,由淮昭上前,揖手行礼道:
“这位师父请了,我等二人自南方来,欲请见贵寺住持,劳烦您相传一声。”
和尚一看春秋道士衣着,面色顿然有些不太待见,把头一埋,继续扫地,口中悻悻说道:
“我佛门不堪当世,哪有你们道门自在。我家方丈一早就带着院中弟子,出门化斋去了。我们做和尚的,一日化不得斋缘,就吃了上顿找不到下顿。”
王淮昭见和尚爱理不理的模样,知道京师中各大寺院也遭了朝廷的委屈,见了道士在前,心生怨恨之意并不奇怪,也不想拐弯抹角,接着问道:
“师父,敢问贵寺可有世代高僧舍利存供?”
“舍利?原来你和这老道是国师府的人,今日还要来问舍利?!咱妙应寺供奉的历代法师宝华,上月就已被东厂衙门强拿了去,你们这些官差道士还嫌不够么?佛门修行僧众,丢了先修祖师的传世舍利,都跟没了魂似的,此刻你还要来问?”
和尚言语激动,满含愤忿之意,说着话眼眶就红了。
淮昭见此景,看了一眼师尊,慌忙宽慰道:
“师父莫急,我不是官府的人,我与这位道长自京外专程而来,就是要帮你们拿回宝华舍利的。”
“哪里来的小子,好大口气!你有几多本事,斗得过朝廷和那国师薛虬?”
还未等扫地和尚接话,一个白须冉冉的老和尚自寺外街口走来,虽面容清瘦,却目光炯炯。
“方丈。”扫地和尚见了老僧连忙双手合十行了佛礼。
“见过方丈,晚辈所言并无虚妄之词。”王淮昭竟也给方丈行了合十佛礼。
小子身在道佛兼修真途,又是菩萨座下弟子,在春秋看来也并未有何不妥。只是真人并无任何言语,此番有心想看看徒儿如何应对。
“你是佛家弟子?何时有的三言皈依,何时做的受持戒律?”老方丈说话间上下端详了面前这少年,正有所思量,那目光,却骤然落在淮昭腰间露出的一段金色佛家缎带上。
方丈带着莫大的讶异,快步走近淮昭,慌忙将一双枯瘦老手捧起绶带聚目一看,不由得面色骤变。
老和尚想也是毕生向佛苦修,立刻察觉到手中之物泛着上界菩萨大显氤氲,顿时指尖激动得不停颤抖。
这菩萨圣物驾临寺院,若按佛门讲究,不知要开设多少次礼颂法事恭迎。
“阿弥陀佛,施主所系果真是我佛界菩萨圣绶!”言罢方丈手捧菩提绶,恭敬虔诚跪地膜拜。
慌得淮昭连忙将老和尚扶了起来。
“小施主年纪不大,竟能得如此恢弘佛缘,善哉善哉。两位,请入寺一叙!”说罢方丈恭敬地将师徒二人请进后院内室。
“方丈大师,此乃我师父,春秋道长。”
春秋子揖手行了道礼,方丈在还礼间脸上却有讶异之色。
“哦?施主既师从道家修习,为何又得了我佛家圣物。”方丈面带疑惑问道。
“我徒儿巧遇机缘受上神恩赐。方丈,实不相瞒,我二人自清凉界五台禅院而来,是要替天行道,诛杀妖佞薛虬,为天下佛家拿回舍利。”春秋接过话来,直接道明了来意。
老和尚谨慎地上下打量了二人一眼,连忙去把内室之门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