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回家二(2 / 2)
路的两侧,长着一棵棵开着蓝色的花树,树高都有七八米以上,往远处看,一片蓝色,漂亮极了。
“蓝楹高擎向天枝,
东风漫舞展仙姿,
千绿拥紫香灵坠,
霁雨飞花满地诗。”
莫名的,不知从哪本书上看到的一首诗出现在脑海,赵弓不由自主的轻声吟了出来。
……
赵弓去前线以前,作为小山村的孤儿,哪里来过县城。
即使参军走的时候,也是晚上在城外集结,连夜开拔去了边境。
这次回来,终于有机会好好欣赏一下袁县的美景和风土人情了。
很快,县衙就到了,根据名单,医护兵在这里点了七十多名伤兵的名字,赵弓也在其中。
知县,已入官员品级,正七品,正儿八经的属于大炎王朝正式在编官员。
所以这次徐校尉不敢托大,把需要留下的伤兵集中好以后,自己带着医护兵进入县衙亲自向县太爷汇报去了。
时间不久,一个年轻人拿着花名册,跟着徐校尉和医护兵一起走了出来。
“吴主薄,就是这七十五名伤兵,就交给你了。”说完,拱了供手,告辞了吴主薄,带着剩下百余伤兵离开了县衙。
“都跟我过来吧。”吴主薄带着七十五名伤兵进入了县衙大堂。
大堂里,知县大人正襟危坐在正当门,看见吴主薄把人领了进来。
“咳咳!”知县清了清嗓子。
“各位打仗带伤回来,这是我们县的光荣,同时也是你们自己和家人的荣耀。”
“归来后,有什么打算和想法,或者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本官尽量为你们解决。”
堂下鸦雀无声,参军之前,大多都是农民,平时就没机会能和县太爷见面。
父母官,顾名思义,一指是百姓的衣食父母,二是能够支配百姓的官。
县太爷命令下来,辖区内没人能够反对,也没人敢反对,让他们提要求,这些没见过世面的百姓没人敢做出头鸟。
“大人!”赵弓举起手来,表示有话要说。
……
众人愕然,吴主薄也愣了一下,心想:“知县大人和你们客气客气,还真有如此莽撞的愣头青,真不懂规矩。”
赵弓也知道此举十分唐突,但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平时能够见到县太爷,也许这是唯一一次机会。
富贵险中求,不把自己的诉求表达出来,难道还要回到小山村吗?
“大人,小民赵弓,今年十七岁,参军前是孤儿,无父无母、无兄弟姐妹。”
“我一心为我朝效力,奈何左胸被敌军射穿,至今未能够痊愈,所以被送回本县,恳请大人能安置,我愿继续为本县效劳。”
赵弓一口气说完,随即低下头来,露出一副惶恐不安的样子。
赵弓这种做法,放在现代,明摆着不是要求政府安置工作吗!
知县姓吕,今年三十五岁,相貌堂堂,正是年富力强、努力干事业的年龄。
进士出身的吕知县,学问自然是有的,看人的本事自然差不到哪里去。
他心里明白,这个小伙子想着借此机会,给自己找份生计,典型的有投机之嫌。
不过反过来想,这也是这小伙子的机灵之处,能成当然好,不成也没什么损失,不至于因此获罪。
吕知县不置可否,接着说道:“还有人要说些什么吗?”
大堂寂然无声,没人说话。
“那好,按照章程,每人根据伤残程度,发放一定的抚恤,然后本县请大家吃顿饭,就各自回家吧。”
说完,冲着吴主薄招了招手,吴主薄上前聆听了吕知县的指示,连连点头。
之后,吕知县就回自己后堂休息去了。
“大家跟我过来吧。”吴主薄招呼一众伤兵来到院子里。
一口大锅正放在火上烧着,一锅粥正熬制着,里面还切了一些碎羊肉,香味扑鼻而来。
旁边,一个大筐放在凳子上,里面整整齐齐的一筐黄窝窝头。
两名衙役,一人拿着勺子站在锅前,一人站在筐前,一副准备盛饭的样子。
“大家排好队,人人都有份。”看到人都随着吴主薄过来了,其中一名衙役喊道。
众人自然不敢造次,即使饿的肚子咕噜咕噜叫,也都乖乖的端着碗排成一字纵队。
赵弓没有抢,安静的站在队尾,跟着大伙一点点向前挪动着脚步。
赵弓心里是有些忐忑,同时也很坦然。
忐忑的是不知道知县会不会给自己安排工作,坦然则是知道即使不安排工作也不会怎么着自己。
很快,轮到赵弓打饭了,一碗肉粥,一个黄窝窝头,赵弓端着碗到了一边蹲在地上慢慢吃了起来。
孰不知,他这副不争不抢、淡然的样子全部落到吴主薄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