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南海群岛社会考察(5/6)(求收藏推荐追读)(2 / 2)
收回特殊能力,一层薄汗已经浮上额头,莱默默记下这处不知名的小岛和这座村庄,招出大嘴鸥起飞离开。
······
从初春到仲春,此后的足足一个月时间里,他在南海群岛的各处游走、观察、问询、记录。
相比于初见的无名小岛,其他岛屿的情况或多或少要好上一些,虽然同样是面有菜色、行色匆匆,同样的缺少青壮,但至少房屋街道还算整洁,也还能看到星星点点的渔船、零散分布的树果林和聚在一起洗刷衣物的妇女,以及在街道上奔跑玩耍,尚未被愁苦侵染的孩童。
在和当地人的不断交谈中,莱记录下各地的基本情况,也了解到,各地的青壮年,一部分在当年因天灾人祸而死伤,另一部分则多数外出谋生,只有少数留在当地。
当莱对他们有意无意提起在南方肆虐的海盗时,他们却多数讳莫如深,顾左右而言他。几番试探,也没能得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反而惹得一些人略有不快。见此状,莱也只得转移话题,问问家常、了解下情况。
根据调查,南海群岛的本地产业在天灾中损失惨重。
渔业因为缺乏青壮,也缺少资金和设备,难以集中开展,只能变为零散的个体形式,但也因不敢出远海而收获寥寥。
旅游业原本是这一区域的支柱产业,但天灾之后,因为安全上的问题基本崩溃,重建迟迟未能完成,黑帮却如春夏的野草频频冒出,更让恢复遥遥无期。
种植业本就不是南海群岛的优势,如今难以为继。
产业的萧条带来经济的极度困难,极度困难的经济又让产业无法恢复,恶性循环。
教育是导致绝望的最关键一节。
不论是小镇还是村庄,灾后的各地已经无力再次兴办学校,原有的学校也陆续荒废。
对于当地人来说,就算有学校,对于现在的他们也没有太大用处。
在生活的重压之下,年幼的子女往往也需要成为家庭的劳动力,又怎会有资金送孩子去学校念书呢?
生活所迫之下,除少数人外,没人愿意去学校。
况且,就算去了学校,校方也没有足够的教师,缺乏基本的教材教具。
全方位的匮乏使得人的未来无路可去,赖特口中原有的教育资助机制也因为现实原因而搁置。
这一区域唯一的优势是位于天水岛的天然良港,大型的天然港口早年被开发利用了一部分,现在也作为整个南海群岛与外界交易的窗口。
如今,大多数中老年妇女的工作就是给北方经济发达的凯那市进行手工业生产,比如海滩需要的廉价纺织品。
越向前走,莱的内心就越是沉重,在他的眼中,眼前的一切是切实的“身边的贫穷”,而调查所记录的文字和数字背后,是更为沉重的“持久的贫穷”与“贫穷的代际延续”。
他所面对的,是一处毁于天灾,而最终沉沦于人祸的结构性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