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 十(1 / 2)
宋延龄言语激动,拍着桌子怒吼道:“三十多人全是被人割喉死的!真不知是哪个天杀的混蛋下的毒手,哪怕他们当中能有一个活口,征西之战起码可以提前两年结束!”
商孟林只皱了皱眉头并没说话,梁书却跟着宋延龄一道拍起了桌子:“同时杀死这么多人而不被人发觉,显然是西军里有内鬼所为,你们当时没做调查吗?”
宋延寿微微沉了沉脸色:“贤侄莫要激动,连你都能想到的事情,我们又怎会想不到呢。你也知道三十多人不在少数,想要无声无息的杀死这么多人,杀手的人数也必定不少,而且匠作营的守卫是都是你二伯亲自从亲军当中选出来的老兵宿将,要是一两个高手秘密潜入还有可能,可若是大批杀手肆意杀人,他们绝不可能没有察觉。”
宋延龄喟叹一声:“正是如此。当时我本要传令彻查的,可牟兰城却提醒我会不会是朝廷派了暗卫过来秘密处决了孟良他们。当时大军开拔在即,我也就没敢多想,只以意外失火报了上去。事后陛下果然没有追究。”
梁书揉着下巴不解道:“无论如何鬼火都是咱们的制胜法宝,孟良的死只对西域诸国有利,先帝怎么会作这种决定呢。”
两个宋老头默认无语。商孟林便随口搭道:“俗话说天意难测,先帝或许是忌惮这种可怕的武器落入旁人手里也说不定。”
西征之前代宗才刚刚稳固了朝局,国库充盈,军政大权又俱都在手,他确实没有必要为了一种自己无法完全掌控的力量去冒风险。与其让鬼火肆意流传,倒不如趁早熄灭在萌芽时期。
众人都觉得有理,纷纷点头。可一直安心听戏的江屿却忽然挠了挠鼻子:“要是先用迷香把匠作营里的人全部迷倒的话,即使只有一个杀手也能无声无息的把他们尽数割喉,而且杀手的人数越少才越难被人发觉。”
宋延龄的眼睛骤然一亮,可随即便又暗了下去:“即便杀手只有一个人,那有能说明什么呢?”
言下之意便是:你怎么知道暗卫不用迷香呢?
江屿不慌不忙的点了点头,继续问宋延龄:“大人可曾把匠作营中的情形向上奏报过吗?”
“当然,陛下曾经要过一份匠作营的详细清单,人数分工、材料、用具一样俱全,若不是担心泄密,我们差点儿就让孟良把制作方法也给写上去了。你问这个是不是想说陛下既然有心利用鬼火,为什么又要杀人灭口?”
江屿赶忙摆手:“皇帝的心思我可不敢去猜,不过依在下看来,那个杀手只怕不是陛下派来的呢。”
“此话怎讲!”
两个宋老头异口同声,梁书和商孟林也目光灼灼的看向江屿。
江屿不好意思的挠了挠鼻子:“您刚才不是说过,匠作营里的人都穿着火浣布做的衣裳吗,想必这一点在您的奏本上也该有所提及才对。既然如此那杀手也应该知道这点才对。如果杀手先用迷香把人迷倒,那之后岂不是想怎么杀就怎么杀?”
梁书以拳砸掌,惊呼道:“我明白了!割喉杀人和放火焚尸都是江湖杀手的常用伎俩,而且那个杀手不仅不知道火浣布的事情,只怕他连鬼火是什么都不知道。他只要在迷晕所有人之后放一把火,失控的鬼火自然就能吞噬一切,而且才更像是一场意外!”
两个宋老头的拳头握得咯吱直响。江屿却不置可否的耸了耸肩:“你这么说当然也有道理,可或许还有另一种可能也说不定。”
他见众人的目光又都看向自己,便揉着下巴说道:“酆都孟家有一口剑,名叫“过河”,是每一代孟家“领路人”的佩剑,领的是阴间路,过的是忘川河,每一代的领路人都是那一代家主的至亲,我听唐……啊……听一个朋友说过,领路人这一生只有两个任务,就是保护家主和清理叛徒,他们清理叛徒的方法便是一剑封喉,让他们来世也不能说话。说起来……那个孟良该不会碰巧也是蜀中的口音吧?”
江屿说完便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笑眯眯的坐在椅子上喝茶,仿佛宋延龄铁青的脸色跟自己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似的。
粱书当然知道江屿说的全是自己的推测,可即便两个宋老头全都没有表态,可从他们铁青的脸色上便不难猜出那孟良定然正是蜀中口音,虽然口音并不是什么证据,可若是结合“领路人”的说法,却又能重合出这样一个故事:
假使孟良确实来自酆都孟家,那么从他掌握的三十六种磷火的应用之法来看,他起码也是个内门弟子,可能是因为避祸之类的原因才选择加入西军原理中原。或许是吐蕃人的狂妄激起了他江湖人的血性,这才决定使用鬼火秘法协助西军获胜。他本以为青塘不过是一场小胜,不想却被建军大人报给了朝廷,这才引来了孟家的追杀。
这番推测毫无实证,却恰恰是能把所有事件串联起来的最佳解释。
在柳世才被杀之前,梁书对酆都孟家可谓是一无所知,可在那之后他却发现,很多事情的背后经隐隐都有孟家的影子。孟良和他的鬼火早就成了无人问津的传说故事,而摆在梁书面前的却还有另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