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陶府少爷(1 / 2)
陶安跟着堂伯坐了十天的马车,来到樊城。
三进四合院,院中有枣有石榴。
陶安被安排住进东厢房,安排了两个十二三岁的丫鬟。
堂伯带着他去拜见伯母,“这是你娘。”
眼前的伯母三十来许,温柔端庄,没在陶村见过。
路上堂伯并未把他当作痴傻,完全是跟正常人一样交流。
陶安猜测自己瞒过了没见过世面的父母,却没瞒过走南闯北的堂伯。
虽然对过继之事不很认同,堂伯母也是长辈,于是跪倒磕了个头。
陶志高心中欢喜,我没有看错,安仔不傻。
陶安没想到十天前还在吃猪食,今天住上了四合院。
裁缝给他量了身高尺寸,第二天送来三套锦衣。
第三天堂伯请左邻右舍吃了喜酒,言说找回了走失的亲儿。
陶志高年轻时闯荡江湖,混过帮派,五年前来到樊城,开了个酒楼,在县城也算小富。
众邻舍齐声恭贺,失而复得,人生幸事。
陶安在樊城陶家安顿下来,吃饱穿暖,左右有丫鬟伺候。
丫鬟知道少爷睡觉不喜打扰,也知道少爷半夜爱吃东西,禀告老爷后在东厢房加了个小灶,灶火常年不熄,锅里永远有热乎乎的肉食。
堂伯亲自教陶安写字,讲了许多人生道理,把他当成了亲儿子。
陶安逐渐改变童年的痴呆形象,眉眼变得灵动起来。
只是一直没开口说话,不敢开口说话。
不知道怎么称呼,“爹、娘”叫不出来,毕竟生父母还健在,叫“伯父、伯母”他们肯定不喜,不如继续装哑。
舒适的居住环境,充足的营养补充,一年后,陶安的活动能力大大增强。
堂伯经常带着到街上玩耍,后来更放心让丫鬟跟老仆带着出去。
看人来人往,看车水马龙,这种看客生活,陶安很喜欢。
除了在门口晒太阳,他又多了一个熬下去的理由。
又过一年,陶安身体活力到了同龄人水平。
经常转眼间就在三个仆人眼前消失不见,又在他们仓惶寻找时立马出现。
久而久之,仆人知道少年是个鬼机灵。
最近几个月,堂伯放心的让陶安一个人出门。
陶安时常一个人去河边,在空旷无人处试试嗓子,锻炼身体。
过了十岁,陶安从三年前营养不良的病童,变得比同龄人更要壮实。
面色红润光泽,加上童年不见阳光的白净,颇有少爷富贵气。
唯有子夜的心寒痹痛,依旧难熬。
这天从河边回来,丫鬟提醒说老爷回来了,于是陶安前去拜见。
陶安已经个把月没见堂伯,个把月前说是去趟临县。
进屋不由皱眉,屋子里一股难闻的味道,堂伯面目浮肿青灰,看起来不大妙。
伯母泪眼婆娑,喂堂伯抿了两小勺参汤,扶他靠床头坐起。
堂伯抓着陶安双手,眼神凝滞。
“安仔,爹爹快不行了,三年前就越来越差,这个月彻底不行了。
爹爹知你聪明内秀,只是不喜言语。
叮嘱你三件事你记着。
爹爹出村闯荡三十年,年轻时不知自保,落了病根,跟你娘没有生育。
从四弟那把你过继过来,录了族谱,总算弥补了最大遗憾,不至于让人吃了绝户。
爹爹叮嘱你逢年过节,莫忘了祭拜祖宗,莫可使我这一脉,断了香火,你答应我吗?”
陶安唯有点头,他早就看出堂伯脸色不对,认为向来如此,应该没有大碍。
原来堂伯跟自己一样,也是在苦苦煎熬。
他完全没做好心里准备。
陶志高眼露欣慰,这一步,走对了,看安仔沉着点头,并没有惊慌失措,总算对得起列祖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