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宁王请缨(1 / 2)
皇帝的第二条政策一出来,奉天殿内诸藩藩王和一众朝廷高官的脸色都变了。
对于藩王来说,这条政策无疑证实了他们之前的所想,朱棣这是要让各藩的藩王嫡长世子留在京城当质子。
这是一件坏事吗?对于各藩来说自然是一件天大的坏事,毕竟在封地即便再怎么被限制在王府中,那也是一地藩王,是逍遥自在的王爷!
甚至于可以说除了皇帝,大明就属王爷最大了。
这要是将各家嫡长子都聚集在京城当质子,别说各家藩王没有二心,就算真有人想要起兵造反,也得掂量掂量到底舍不舍得拿自家的嫡长世子去换皇位。
要知道嫡长世子在这个时代可是非常重要的,大明朝虽然闹了一次靖难,但这皇位传承大抵上还是要按照儒家礼法论嫡论长的。
虽说也不是不能论一论贤,大体上来说嫡长子继承法还是无可争议的。
若只是入京为质倒也还好,可要是真闹到了藩王起兵造反,皇帝要砍王世子脑袋的时候,这嫡长世子的身份可就变得非常重要,而且令人尴尬了。
毕竟,你要是连嫡长子都能舍,那自然说明你是个不世枭雄,为了皇帝的位置没有什么不能舍弃的。
而这在正统儒家看来,可就非常的丢分了,甚至可以被批驳为有违圣人大道,令天下的儒生都不愿意为你效力的地步。
别的不说,朱棣当年奉天靖难,这还是打赢了都有方孝儒等一大批建文旧臣不愿意为他效力,时至今日依旧有人觉得朱棣是篡位,得位不正。
朱棣这还只是抢侄子的位置,要真哪个藩王敢冒着丢掉一个嫡长子的风险去造反,后果可想而知。
如今说到底还是儒家正统,这上千年的文化传统沿袭传承,许多东西都已经深入血脉,等闲不是那么好改变的。
就算是朱瞻埈这种手握翻天之力的金丹真龙,想要去变革也要徐徐图之,不是说朝堂之上推崇一门新学就能够成事的。
要知道如今的大明,从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到最低层的读书人和老百姓,都是受着儒家思想上千年的文化熏陶出来的,儒家那一套东西早已经深入骨髓。
单凭一朝新政,是根本没有办法扭转这些人的观念和思想的。
甚至于不说人亡政息,可能几年朝堂争斗之后,新政就会不了了之。仟仟尛哾
只有真正的社会发展了,到了一定的新阶段,儒家原有的那一套不再适应新时代的需求的时候,这一切才会崩塌。
但即便如此,哪怕是到了几百年以后,儒家思想的根子却依旧存在,没了的只是那些束缚的礼教和八股取士罢了,真正的儒家思想早已与整个文明与文化融为一体,想要分离根本不可能。
如果用一些比较谜语人的说法来说,就是大道不可改,天命不可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