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 决断(2 / 2)
在文武百官看来,他的身体健康出了问题,日后中风的几率很高,而一旦再次发作,很可能会“崩”,或者身体状态每况愈下。
那么,人心将不可避免的向皇太子处聚集。
文武官员,面对随时会“崩”的皇帝,自然而然要亲近会随时继位的皇太子,或在皇帝和皇太子之间保持中立。
这种做法,说是世态炎凉也罢,说是趋利避害也罢,都无可厚非。
不仅外官如此,守卫皇宫的禁军将士也会面临两难:若皇太子暗中示好、拉拢,答应还是不答应?
若皇太子拉拢了其他人,自己再坚持,又有何意义?
这就是政治现实,不是宇文温装作看不到就不会发生的,更别说也会有投机者暗中观察、准备,等待时机,以便利益最大化。
譬如,伺机将尉迟太子废掉,以免尉迟氏死灰复燃;譬如拥立其他皇子,立下从龙之功;
甚至恶意挑动皇族内讧,自己好渔翁得利。
毫无疑问,每当皇权出现问题、或者在皇权交接的关键时刻,总会有一连串的涟漪产生,至于这涟漪是渐渐消散,还是演变为惊涛骇浪,需要当局者“清”。
道理是这个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宇文温还有好多梦想等着实现,还有好多计划等着付诸实施,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他还以为自己能够活到七十岁。
他还琢磨过内禅的利弊,觉得建立皇帝退休(内禅制度过于理想化,难以避免新老皇帝各自班底的内讧。
现在,可能一切都要戛然而止,他的种种规划,都不重要了。
一个被认为身体有恶疾、随时可能会“崩”的皇帝,若是恋栈不去,只会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
如同一个溺水将死的人,拼命挣扎着想要活命,却把想要救他的人死死抱住,一起沉入水底,同归于尽。
想着想着,宇文温有些恍惚,他想到了年迈的皇帝萧衍,满怀收复中原的梦想,迎接北朝叛将侯景,却酿成大祸,临死前感慨着“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想到了大唐天子李隆基,过度自信之下,亲手养大了安禄山这头恶狼,然后应对失当,使得自己的江山被撕咬得支离破碎。
自古以来,善始者众,善终者寡,他舍不得权力,更舍不得自己亲手创造的美好。
如果善始不得善终,那么他忙碌了几十年,有何意义?
轰鸣的蒸汽机,带动火车、火轮船,拖曳着中原向工业时代前进,曙光就在前方,谁也不能破坏这一切。
即便那个人叫做宇文温,也不行。
宇文温看看书案发愣,良久,眼神变得坚毅:是时候做出决断了。
人要学会放手,但是,他不能给世人留下胆小如鼠、被病痛(有没有还两说吓得禅位的印象,这样的话,太丢脸了。
人要脸,皇帝更要脸,他当年驰骋沙场,从没有临阵脱逃,临了临了被人嘲笑是逃兵,怎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