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食铁兽(1 / 2)
洛阳,五金坊内喧闹无比,各种金属撞击声、蒸汽喷涌声此起彼伏,还夹杂着机器运行时发出的轰鸣声,制钉场内,燕王宇文维翰站在庞大的制钉机前,看着操作工将一卷铁线的前端引入机器中。
这卷铁线宛若一个大水缸,分量十足,j据说有数百斤重,想要扯动其上铁线,得用上蒸汽动力,所以整套制钉设备配套安装有蒸汽机。
燕王宇文维翰对蒸汽机不陌生,幽州州治蓟城内开设的工场里,少不了蒸汽机的身影,但“制钉机”是首见,所以他很感兴趣。
当年在黄州时,宇文维翰就参观过制钉作坊,黄州的制钉作坊产量很大,全力生产时,一天能制作铁钉上万枚。
之所以能做到如此惊人的生产数量,是因为作坊将制钉分为拔丝、切割、磨尖、打出钉尾几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专门的工匠负责,大家分工协作,所以生产速度很快。
现在,这套制钉机实际上就是将以上几个步骤用机器完成,而操作工主要负责确保机器运转正常、出现故障及时停机处理即可。
具体流程,大概就是机器先将长长的铁线切断,切成长度统一的断铁线,随后进入一个圆盘,然后夹紧,让铁线随着圆盘转动,被磨具磨出钉尖。
接着这些铁钉的另一端被机器“挤”出钉尾,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但每个工段都需要人在一旁适当操作。
正是因为还需要人来操作、监督,所以制钉机不能独自运行,生产能力是每日(八小时制钉(最普通的钉子二百斤左右。
产量之所以用重量而不是数量来描述,是因为数量太大,最普通尺寸的钉子大概每一千颗重三斤,换算过来,就是一台机器每日(八小时制钉六万六千六百余根。
如果机器增多,产量对应翻倍。
日产铁钉六万余颗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这种机器,是精工院开发箭镞制造设备的副产品,本来是军工机械,改变用途后才推向“民用市场”。
这样一台机器体积庞大,但只需要五个人操作,天下各主要制钉场若以机器生产铁钉,可以大大节省人力开支。
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各地制钉场的产能要不要扩充、要不要以专用机器来生产铁钉,得先算一笔账。
如果各地市场不需要那么大数量的铁钉供应,制钉场购置“制钉机”以增加生产能力就是浪费钱。
现实是各地对于铁钉的需求,靠着分工协作的人力制钉场就能满足,故而各地制钉场不需要上制钉机,所以一开始,这种机器是没有应用前途的。
但后来,当铁钉大规模销往海外时,制钉机就有了用武之地。
海东诸国,南洋诸国、天竺诸国,对于铁钉的需求很大,两洋贸易公司去年一年向国内制钉场开出的订单,累计铁钉需求量以“万斤”为单位。
广阔的海外,不是蛮荒而是市场,其产生的巨大需求,让“半自动制钉机”重获新生,所以即便造价昂贵(近十万贯一台,制钉场购置以后靠着海贸的巨大订单都可以快速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