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淮南三判曹魏失势(1 / 2)
天不遂愿枉费心,
子孙污名盖其誉。
稳定了大局,古稀之年的司马懿,也在为后世家族之事盘算着人选。长子司马师,沉着果敢,有雄才大略,治军有方,可惜无后。
早年,司马师迎娶夏侯尚,字伯仁之女、也就是夏侯玄,字泰初的胞妹夏侯徽,字媛容。两人只有五个女儿,没有儿子。
夏侯徽,很有见识,知道司马师不是曹魏的忠臣,还常常策划协助司马师。司马师,对出身夏侯家族,和皇室有着亲属关系的妻子非常顾忌、但二人感情非常好。
就在234年,夏季,举国大疫,冬季,又举国大病,夏侯徽突然离奇死亡。司马师也再没有续弦,于是就没有子嗣。
司马懿的次子司马昭,有两个儿子。长孙司马炎平庸、无才,只知道安逸、没有远虑;次孙司马攸,生性温和聪慧,好学。
阅人无数的司马懿,非常看好次孙司马攸。这样他犯难了,自古长幼有序,乱朝纲是大忌。
司马懿转念一想:如果把司马攸过继给长子,日后继承我的位置,不就顺理成章了吗。嗯,有生之年,我要把这件事坐实了。
很快司马懿找来了两个儿子,商量此事,二人都同意,于是司马攸成为司马师的长子。
251年(嘉平三年,正月。“淮南一判”王凌,字彦云,找借口上奏朝廷说:“吴人塞涂水,请允许我出兵征讨之。”
王凌是司徒王允,字子师的侄子,早年和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贾逵,字梁道等人是好友,曹叡死时,为征东将军假节督都扬州军事。曹爽在位时,对他非常重视并加倍笼络,因破吴有功,把他提升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很快又升为司空。
司马懿,诛杀曹爽等人。王凌则一直感念曹爽和曹魏政权,所以心中不满,于是与侄子,时任兖州刺史令狐愚,字公治一起暗地里策划,图谋废黜曹芳,立楚王曹彪,字朱虎为皇帝,奉迎他到许昌建都。
计划还没有实施,令狐愚突然病亡。令狐愚的幕僚杨康在京城听说令狐愚病死,吓得六神无主。杨康跑到司徒高柔,字文惠府上揭发王凌、令狐愚谋反。
很快,司马懿知道这件事,由于王凌是三公,没有证据不能随便治罪。便派亲信黄华,出任兖州刺史,防止王凌带动兖州骚乱。
王凌自感身单力孤,无奈之下,派部将杨弘,将废立计划,告诉接任的兖州刺史黄华,希望得到他的支持。
想不到,黄华策反了王凌的心腹部将杨弘。二人联名上奏司马懿,揭发王凌叛乱的事实。
司马懿知其阴谋,接到王凌的奏折,自然不允许他兴兵讨伐吴国。并在四月亲自带上孙子司马攸,和儿子司马师一起率领大军讨伐王凌。
司马懿惯用的计谋:先下赦书赦免王凌的罪过,再写信安慰他,不久大军突然降临。王凌自知势单力薄,无力抗拒,便独自乘船迎接,并派属官王或,送上印绶、节钺请罪。
司马懿大军来到武丘,就见自缚的王凌等在水边。王凌对司马懿说:“如果我有罪,公可用半片竹简召我去朝廷,何苦劳驾亲自到这来呢?”
司马懿严肃道:“因为君非折简之客啊!”
说完,命将领率兵把王凌解送洛阳,等候处置。王凌忙向司马懿索要棺材上的钉子,以试探司马懿想不想杀自己。司马懿,即可命人找来一筐钉子送给他。
绝望了的王凌,在被押解去洛阳的途中,路过贾逵,字梁道的庙,在庙前大呼道:“贾梁道!只有你才知道我王凌是大魏忠臣啊!”
当夜又把以前的掾属官找来,说道:“不想我行将八十,有如此下场,居然身败名裂了啊!”
说完,饮药自尽。掾属官们,把王凌就地埋在贾逵庙旁边。押解官兵无奈,回报司马懿。
此时,司马懿的大军很快来到了寿春,参与王凌之谋的人都出来自首。司马懿抱着司马攸,指挥着司马师,亲自调查此事,
听到官兵来报,暴怒道:“他是忠臣,那我是什么?”
令人前往,挖开王凌、令狐愚的坟墓,在附近的街市上,剖棺暴尸三天,然后,烧掉他们的印绶、官服埋于土中。
凡牵连在内的官员,一律诛灭三族。随后又闯进王府,逼楚王曹彪自尽。把魏之王公全部拘捕,送到邺城,命有司监察,不准他们互相交结往来。
上一次“高平陵之变”让曹魏大伤元气,这一次平叛又进一步削弱了曹魏的势力。
司马懿,搬师回朝。朝堂上魏帝曹芳,策封司马懿为相国,封安平郡公,孙及兄子各一人为列侯,前后食邑五万户,封侯者十九人。司马懿固辞相国、郡公之位不受。
才几岁的司马攸,因随同出征,获封长乐亭侯。
回到府邸,就见家里发生了大事。司马懿的三子,司马干、字子良,来到司马昭的房间,与其长子司马炎、字安世;三子司马兆、字千秋;四子司马定国一起玩耍。发现了司马昭隐秘处的毒酒,才两岁的司马定国,见器皿很好看,以为是好东西,误食而亡。司马懿见状,一切都明白了。
令家将将司马昭绑了,回到房间喝着茶,回想以往,司马昭左右逢源,交好政敌,毒杀夏侯徽,以至司马师没有子嗣等。
司马懿越想越怕,准备杀掉司马昭,让人押来司马昭。
司马懿沉闷的声音,怒斥着司马昭说:“逆子!在你哥背后,你究竟做了什么?”
司马昭战战巍巍解释道:“我没做背叛司马家族的事。”
司马懿厉声怒喝道:“你擅杀夏侯徽,让你哥无后;生死存亡之际,你讨好政敌,险些要了我的老命,你可知罪!”
当时,司马懿的队列,经过曹爽门前,曹爽的部将严世登楼,引弩欲射司马懿,孙谦拉住他的胳膊,阻止说:“事未可知,不要引火上身。”
司马昭满头是汗辩驳说:“杀夏侯徽,是因为他是皇亲,知道我们的秘密太多。我当时着急,只顾保护皇家,其他的事情疏忽了。”
司马懿冷笑道:“疏忽,可笑之极!来人!”
门被打开,就见司马师一个人走了进来,上前解开绳索。司马昭抱住司马师的双腿道:“大哥,我对不起你呀,大嫂是我杀的,当时也是出于无奈。”
司马师对司马昭说:“还不快走!”
司马昭快步走出房间。
司马懿看着司马师说:“你想要糊涂!”
司马师冷静道:“父亲,我想要的是:一个稳固,无坚不摧的司马家族。”家丑不可外扬,此时不了了之。
绝顶聪明的司马干,于是开始性格怪异,并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心里异常变态喜欢独处,做一些浪费财物、奸淫尸体等不着边际的荒唐事。
不久,司马懿病重,梦中时常见到贾逵、王凌,梦中不时默念着:“知道你们会来找我,回不去了,忠臣之路太艰辛了,真的回不去了。”
251年9月7日(嘉平三年八月戊寅,司马懿,正值七十三岁。有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什么事情也都办的差不多了的司马懿,在洛阳去世。
司马孚秉承他的遗愿,辞让郡公和殊礼,遗命简葬,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树不坟,不设明器。
同年十一月,有司奏请,将各位已故功臣的灵位,置于魏太祖庙中,以配享祭祀,排位以生前担任的官职大小为序。太傅司马懿因位高爵显,列为第一。
司马懿去世,司马师成为抚军大将军,执掌魏国军政大权。
252年(嘉平四年,司马师升为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司马师制定了选拔官吏的法规,命百官推荐贤才;同时整顿纲纪,使其各有职掌。使得四海倾心向往,朝廷内外恭敬。
十月,吴大帝孙权病亡。吴国大将军诸葛恪,字元逊,命人在东兴,修筑大堤;并在两山之间筑两座城池。令将军全端留守西城(西关),都尉留略守东城(东关),以防魏军攻击。
镇东将军诸葛诞,字公休对司马师谏言道:“如今趁着吴国深入内地侵略,可以派王昶逼取江陵,派丘俭攻向武昌,以羁绊住吴国上游的兵力,然后挑选精锐兵力进攻其两城,等到他们救兵赶到,我们已大获全胜了。”
当时征南大将军王昶,字文舒、征东将军胡遵,字以道、征南将军毋丘俭,字仲恭三人,各自都上表讨伐吴国的计策。
朝廷因三位将领计策不同,于是又下诏征询尚书傅嘏,字兰石的意见。傅嘏认为,三计都不可行,不建议劳师动众,劝谏司马师做长远的打算,徐图征进。
司马师不听傅嘏的劝谏,以及采用诸葛诞的良策。在淮南军心尚不可用的情况下,盲目发动了,图一时之快,没有长远的战略,即使侥幸胜了,也是“赢了面子,输了里子”劳民伤财的“东兴之战”
给自己和国家埋下了大隐患。外患内乱接踵而来,眼疾有病也不得休息。
十二月,“东兴之战”,司马师决定分三路进攻,以毋丘俭率领伐吴的中路军,进攻武昌;以王昶率领伐吴的西路军,进攻南郡;东路大军,任命司马昭作为都督,统领征东将军胡遵、镇东将军诸葛诞率领士兵共计七万人伐吴,进攻东关。两军交战,以魏军损兵数万官兵,丢弃的物资、器物堆积如山而失败告终。
战败后,司马昭询问众人道:“战事不利,这个罪责应该由谁来承担。”
随军司马,王仪说:“这该是元帅的过错。”
司马昭大怒道:“司马,难道要把失败的罪过,归在我的头上吗?”于是下令斩杀了王仪。
朝堂上,朝臣众议:要把诸葛诞等参战的武将下贬职位。
司马师说:“我不听公休之策,以至于此。此乃我之过也,众将何罪?”
司马昭被削去爵位,其他武将也都没有多大的惩罚,只是将防区对调,草草了事。
253年(魏嘉平五年,吴建兴二年五月,上次尝到甜头的诸葛恪,这次率领2万大军,几乎是东吴所有的兵力。并联合蜀汉大将姜维,字伯约一同出兵讨伐曹魏。
得知蜀汉、东吴共同出兵的消息后,朝野为之一震,自然日后就会有人蠢蠢欲动。
朝堂议事,司马师说道:“诸葛恪刚得到吴国的权力,欲使用一时的权利,合兵于合肥新城,希望再次成功,没有空余时间攻击青州和徐州。况且水路口岸不单只有一个,多地防御则用多兵,兵少了则不足以抵御。”
决定任命司马昭为征西将军,驻军长安,应对姜维;派司马孚督诸军二十万做防御,应对诸葛恪。
镇东将军毋丘俭,字仲恭与扬州刺史文钦,字仲若等请战。司马师说:“诸葛恪军队轻装深入,投兵于绝境,兵力的锋芒难以抵御。况且新城小而坚固,攻击也未能马上攻克下来。”
使用他父亲应对诸葛亮的战略,以不变应万变。命令诸将以高垒来应对。
司马孚率兵到达寿春,故意滞留了一个多月才进军。此时吴军士卒疲劳,加之瘟疫流行,于是望风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