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董卓迁都(1 / 2)
为了断绝反董联军的念想,董卓果断祭起了屠刀。
初平元年(19年正月十二日,董卓指使弘农王郎中令李儒,毒杀少帝——也就是现在的弘农王刘辩。
这个消息对于晁盖来说,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地方,甚至远不如李儒原来不是董卓女婿,更让他感到惊奇。
但对于其他群雄来说,那就是天塌了的大事。
以臣弑君本为大忌,董卓如此肆无忌惮,那就是彻底撕下了脸面,不再有任何顾忌。
更操蛋的是,灵帝刘宏只有两个儿子:一个刘辨,一个刘协。
如今刘辨已死,那么反董联军就只能承认刘协的合法性。
至此,反董联军的政治诉求成了无本之木。就算攻破雒阳,推翻了董卓朝廷,他们也没有了扶立的对象。
造反不换皇帝,那他们这些人也就没有了拥立之功,至死都只能落下反贼的恶名!
还没正式交手,董卓就用自己的狠辣,给这些何党旧部出了一个拷问人性的难题。
既然刘辩已死,那么大伙如今只剩下两个选择,要么认怂回家,要么继续加码。
认怂是不可能认怂的,那样只会被董卓朝廷秋后算账,各个击破。
反正已经撕破了脸皮,那么打倒董卓,已经上升成为目前斗争最为核心的问题。
至于打倒董卓之后怎么办,到时是否承认刘协这个董卓拥立的皇帝?
所有人都选择性忽略了这个问题。
如今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大家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他们这些人以袁绍为代表,开始不断加码,到处呼朋唤友,想要拉起更多队伍来一起反董扛雷。
董卓如此肆无忌惮的弑君暴举,最终也遭到了反噬。
朝野舆论哗然,政令再也出不了雒阳。
事实上在弑君之前,虽然气氛紧张,但是朝野之间还是有一些基本的秩序和默契存在。
至少董卓任命的那些郡守刺史,不仅能平安上任,而且得到了各地默认。
就连当今党人领袖袁绍,也被监视软禁,根本翻不起多大浪花。
何党旧部虽然看起来声势不小,但实际上获得天下的支持,其实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如果董卓能够有点耐心,与这些人边打边谈,未必不能通过政治斗争来分化瓦解。
最后的战乱,可能也就仅仅局限在雒阳周边。
但董卓的手段实在是过于简单粗暴,居然直接弑君。
这就彻底激怒了原本还想保持中立的实力派,让反董的队伍开始迅速壮大起来。
首先一些仍然心怀大义的人站了出来。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对舆论方面的影响,产生了极大的作用。
原本第一波反董,广陵郡守张超与他哥哥张邈一样,对于直接起兵犯上作乱还有些犹豫。
但这次刘辩遇害之后,袁绥先说服了广陵郡的功曹臧洪。
臧洪是已故名将臧旻之子,亦是个志在匡扶天下的义烈之士,对于董卓弑君,自然极为愤怒。
在臧洪帮忙劝说下,张超终于同意起兵反董。
等到张超赶到陈留,张邈也就顺势一同正式出兵。
其次,当舆论越来越不利于董卓之后,朝野秩序开始崩塌。
为了与董卓划清界线,那些被董卓任命的各地官员纷纷反水,自发加入了讨董阵营。
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山阳郡守袁遗(袁绍从兄、陈国相许玚(许靖从兄等人,陆续发表讨董声明,并相继赶到酸枣加入联军。
随着事情发酵,讨董联军声势日振!
在这漫长的等待过程中,晁盖并没有浪费时间。
除了依旧努力训练之外,他还利用这个工匠云集的机会,花血本为武器和盔甲进行升级,为战争做好最后的准备。
对于自己的周身防护,晁盖准备得尤其充分。
首先是打造贴身的皮甲。
皮甲透气,重量相对也轻,防护效果非常不错。
其次为了防备穿透感染,晁盖还另外找人编织了丝绸内衣,作为贴身的最后防护。
丝绸密集,不易穿透。
如果战场上不幸被流箭射中,这套内衣可以缠住箭头,不让箭头深入,进而引发感染。
事实上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因为一点小伤而不幸陨落的猛将大有人在。
在战争时期,防止战伤感染的药品都是十分重要的战略物资,真正的价比黄金。
当年美国把青霉素的研制,可是与研制原子弹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如今这个年代,如果不幸被感染了,那就真的只能拿命去扛。任你天赋异禀,英雄盖世,也是毫无意义。
对于这一点,晁盖当然不会忽视,连续打造两套内甲,给所有人都进行了重点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