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北邙山(1 / 2)
雒阳是座古城,早在西周时便是名邑。
因其位处洛水之北,水北为阳,是故后来被命名为“洛阳”。
汉以火德,故定都洛阳后,把“洛”改为了“雒”,因称“雒阳”。
所谓“大都无防”。
雒阳这样的大都会,由于常驻人口太多,就算修建外城,也没有那么多兵马驻守。
所以雒阳最终干脆只修建了内城,并没有外城,也就是有城无郭。
不过雒阳虽然没有外城,但作为帝都,实际上城外“郭区”面积却是极为广阔。
本地百姓都在“郭区”居住,而且很多重要建筑也都修建在城外。
这一路走来,晁盖就看到了太学、明堂、灵台,甚至社稷、宗庙等大量文化、礼仪建筑此起彼伏。
看得出来,几百年的积累,这些地方以往必定是人影如潮,极其富丽堂皇,繁荣昌盛。
可如今,这一切都已经随着董卓的参天大火,而全部毁于一旦。
百年古都,千年名城,历经数十代艰苦营造,成千上万劳动人民的心血结晶,就这样化为了灰烬。
单单仅此一项,无论董卓有什么苦衷,什么雄心壮志,他都毫无疑问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永世不得翻身!
看着这荒无人烟,如同鬼蜮般的残垣断壁,众人越来越沉郁,完全没有丝毫开口交谈的心情。
如此多人不停行军,却犹如百鬼夜行般,让人感觉到死一般的沉寂。
好在一路行来,终究没有出现什么危险。
直到行至雒阳南边平城门外,仍旧没有看到董卓大军出动的迹象。到了此时,孙坚才稍微松了一口气。
董卓不战而退,直接放弃雒阳,对孙坚大军来说,的确是个好消息。
不用再冒险攻城,就能把这场收复京城之功轻松收入囊中!
或许是想活跃下气氛,孙坚此时才开口询问道:
“你们知道这座城门由谁负责管辖吗?”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孙坚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
城门嘛,在大家心目中,不就是由城门校尉管辖吗?
孙策看到冷场,于是配合他老爹,赶紧把详细答案报了出来:
“据说是由城门侯管辖!每个城门侯率领百人左右,负责看管一个城门。而所有城门侯,则由城门校尉统一管理。”
这答案非常标准,众人都觉得理所当然。
不过孙坚却笑着摇头否定道:
“非是如此!雒阳十二城门,其中十一个如你所说那般,由城门校尉负责。不过这个城门却正好例外,其实是由卫尉手下的南屯司马负责管辖。”
“这是为何?”孙策非常诧异。
听到这个意料之外的答案,众人顿时来了兴趣。
“平城门直通南宫,被视为雒阳正门。以往皇家出城祭祀,都会从皇宫经由此门出城。
“因此此门与其它城门不同,不属城门校尉,却是由负责皇宫内部守卫的卫尉负责管辖。”
孙坚说完此话,却是自己陷入了沉默之中。
或许他也想起了以往祭祀时的人山人海,还有那庄严肃穆的堂皇盛景,可惜如今这一切却都早已烟消云散。
孙坚没有读过经书,而是以军功起家。
他能从一介微末小吏混到封侯拜将,固然有朱儁等人提携的缘故,但归根结底,终究还是需要天子恩准。
孙坚不否认讨董有他自己的野心,但与其他诸侯不同,他是真心对先帝知遇之恩怀有感恩之心。
正是这份感恩之心,让他一路北上讨董坚定不移。
就算梁东惨败,就算诸雄逡巡不前,就算最终只是一支孤军,孙坚也毫不气馁,照样一往无前。
无论如何,没有什么能阻止他收复雒阳!
这是一份惊天大功,但同样也是给他自己,也给先帝的一个交代。
董卓的话语并非对他完全没有影响,但他自认还有时间,等收复雒阳之后,再去详细考虑不迟。
正当孙坚望着平城门思绪万千之时,城东竟然飞奔而来一骑信使。
“你是说朱公直接去了中牟?”
“是,朱公想与酸枣群雄当面会晤,或许能说服他们助孙将军一臂之力!”
这大概是一方面的原因,但实际上这种比较尴尬的情况下,主要还是朱儁不知道以什么身份与孙坚见面。
朱儁与孙坚既是老乡,也是他的领路人。
当年黄巾之乱爆发,如果不是朱儁拉了一把,提拔孙坚跟随自己征战天下,那么孙坚如今大概还在哪个县丞之位上,继续蹉跎度日。
如今孙坚成了孤勇奋战的讨董先锋,而朱儁却是苟且于朝堂,接受了董卓的河南尹官职。
朱儁既不愿兵戎相见,也不想让孙坚左右为难,所以他干脆避走中牟,让孙坚自己做出决定。
不过临走之前,朱儁还是给孙坚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