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科举(1 / 2)
三月初,青草、树木开始抽出嫩芽,刚刚下过一场春雨的东京雨过天晴,太阳走过七色彩虹,万丈光芒照耀着春天的大地,大地上的一切都生机勃勃。
数百人的队伍涌入高大壮观的宣德门,然后在宫墙内右行过威严至极的大庆殿、转左长庆门、绕崇文院、经左银台门,再转行向西以后。宫中的一切看的这群大宋朝未来的精英们心炫神迷。
毕竟,再往前便是集英殿所在了,而今日在集英殿殿试之后,直接出来再向西,便是那贴榜唱名的西华门。
这代表着只要今日他们从这个大殿里出来,就正式跨入士大夫阶级。正式成为天子门生。这一刻无论是什么学派,什么门生故吏,或者十年寒窗,只要想到历代的宰相名臣都是走过这条路,跨入前面集英殿的大门。就让他们的内心激动异常。
抱着一种朝圣心态的新科士子们,缓步迈入集英殿。
然而这群士子们,却不知道今日的他们不是这场科举的主角。一场由新党发起的争斗正在悄然酝酿中。
负责殿试的李清臣首先说出殿试策的内容:
第一针砭时政对大宋如今的政策等进行谏言。
第二如今与西夏的军事问题,写策必须言之有物。怎么攻击或者怎么防御。
第三财政问题,如今的户部制度有没有疏漏需要改进的地方,怎么减轻百姓负担等问题。
第四就是问经义,一些学术上的讨论。
学子们可以多答也可以选其中一个作答,反正到了殿试这一步没有落榜一说,最多就是排名问题。所以学子们心态上也比较放松。
而我们的赵官家此时就坐在高处看戏顺便享受下监考优越感的,可惜不能随意走动,要不然来一个死亡凝视,那才是精髓。
随即,梁从政便在寂静无声的集英殿中尽量提高音量,当众诵读起了这几个简短的题目,而且连念三遍,三遍之后,复又询问上下是否有人没有听清?
当然只是走个形式,早就有内侍拿着提前标牌的题目,侍立在学子们中间,好让他们细细誊抄考卷。
此时按说赵煦就可以去皇仪殿了,但是兴致勃勃的他,没有离开的念头,诸位宰执重臣也只好陪坐在一旁。
看了许久,终究感觉没意思的赵煦,便让所有人自便,然后就来到皇仪殿。
说是自便,但是华夏民族骨子里铭刻的那种政治秩序还是摒弃不掉的,几位宰执还有半相之称的御史中丞在正门楼上饮茶闲谈,除去礼部尚书李清臣在集英殿的其余几位尚书、九寺正卿则坐到了皇仪殿左侧偏殿也有内侍伺候着,再往下的那些就只能在廊下干坐着了连茶水都没有。
只是人多就不免议论,廊下的那些本来无说话机会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免三五成群的相互讨论了起来。
这点议论声音很难传入殿中,但却瞒不过皇仪殿偏殿的大臣们,几位宰执在上面也可以听到议论。
苏澈先是往下望了一眼,接着顺势说道:“官家如此放纵邸报肆意议论绍述,可是真的要恢复熙宁之策?我不是说指异什么,只是王介甫新法,看似利民实则祸害无穷。恪守祖宗法度,就真的那么差吗?吕相公你也是祖宗法度的坚定支持者,最近一声不发。任由官家胡闹,如此着实不妥。”
吕大防轻抿手中的茶后,放下茶杯,接口道:“你怎知我没有说过?当初轮到我跟官家讲读的时候,我把祖宗法度的好处,同官家深入的讨论了一番,也是那一次跟官家的坦诚以待,才让我知道官家并不是要恢复熙宁之治,但也不会全部遵守祖宗法度。官家有自己的想法,此事范相公比我了解的深。”
吕大防轻轻两句就让苏澈看向了范纯仁,正在品茗的范纯仁无奈的看了一眼吕大防。
只好接着道:“官家要做的我还只知其行不知其意,现在看来像变法那样烈火烹油的事情官家不会做的,苏大人不必烦忧。但是肯定会有变化而且是源源不断的改变,官家将军器监其中一部分搬到皇宫内了,诸位可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