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煎熬的剧本创作(1 / 2)
《战争子午线》不是大制作。
其实倒是和《高山下的花环》有些像。
不同的是,《高山下的花环》描述的是成年人的战争。
而《战争子午线》里面的资历最老的老兵,也才十六岁!
写这个本子,对于李易来说,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每每写到那一个个孩子死去的镜头的时候,他总是会忍不住。
必须要缓上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够继续。
真正的做编剧或者做导演的人都知道,剧本是分成很多种类型的,而导演剧本是最具有画面感的。
至少在李易的脑海里,他画出来的分镜头脚本,在他脑海里面是有画面的。
而那一幕幕,真的真的是一种巨大的煎熬。
人心都是肉长的,虽然电影的剧情是虚构的,可是当那一个个人名,一个个形象被定下来之后,在李易这里,那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他们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的。
可是,却要把他们一个个写走,更痛苦的是,每一个画面,对于李易而言都是那么的清晰。
喊着妈妈最后坠崖的那一幕,镜头一再从小女孩视角向上看,妈妈却没能出现。
李易有时候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
这样的画面,他却必须反复地雕琢,什么样的角度,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声音,什么样的背景
电影是造梦的艺术,可是,导演也是人。
其实导演能掌控观众的情绪,通过的就是电影的画面,可是实际上,导演掌控观众情绪的那些画面,却是每一个都需要导演自己先感受几遍。
所以,这个剧本,对于李易来说,写的非常非常的困难和煎熬。
每每他都能哭红眼睛。
甚至一度不想要继续写下去。
狗导演!他有时候都想这么骂自己。
因为太残忍,太残忍了!
《战争子午线》里面有很多超现实的镜头,这种表现方式,是好是坏,不好说,但是李易还是决定这么拍,这么写。
因为在李易看来,这是这部电影的一大亮点之一,那些个孩子,他们同样的都有着自己的梦想,他们想象中的都是未来生活的样子,总之比现在那些抗日片为战而战深刻太多!
为什么要拍这部电影?因为这部电影,可以让人们明白为什么要打仗,不是为了好玩,是为了后来人能有新的未来。
战争让女人和孩子走开,很多人都这么说,可是那是一场侵略战争。
在敌人的枪口下,女人和孩子,她们怎么走开?
反复出现与现代的对比画面,在李易看来是有必要的,尽管给人的感觉有些刻意,可是他却很喜欢这样的表现方式。
同样是孩子,只是因为在不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境遇却完全不同!
如今还有多少孩子能正确地看待那一场战争?
又有多少家长会特意去跟孩子讲述那一场战争?
是啊,我们应当守卫国家,御敌于国门之外,不让孩子们经历影片中的遭遇!
可是却也更应该让孩子了解到,现今的和平幸福绝不是理所应当就存在的,要了解历史,懂得感恩,现今世界也绝不是和平的,保持警惕,奋发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