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周氏宗祠(2 / 2)
没办法,屁股已经习惯了,呸,是已经被颠麻了~
在院子里的妹妹周诗怡见哥哥嘴里哼着歌,一脸小人得志的模样回来,脸上立马挂满很不开心的表情。
“哼~出去玩也不带我,这种老哥不要也罢!”有些愤恨地瞥了一眼,便转身回屋内了。
唯有大白和小黑两只狗热情地送上热乎乎的狗舌头作势要舔上前,就差要给周孝弘洗口水澡了。
周孝弘忙制止,用脚踢开他们,这两只傻狗,天天除了吃喝睡,就没干啥了。
不行,可不能把他们养废了,尤其是小黑,你可是只猎狗,怎能天天跟着大白瞎混,这有辱你的猎狗优良基因。
周孝弘打算有空就训练两只狗一番。
“弘仔,你回来啦!正好,你和我一起去祠堂开村会,村长刚才打电话通知了!”父亲周长峰这时候走出来,见儿子这么巧回来,也是笑道。
“村会?这是村里有重要的事情要宣布或者商量吧?”周孝弘也是好奇,要知道,周家岭的村会,一般是很少开的,除了年底总结会或者有大事宣布才会开的。
“我也不知道,村长只是通知了一声,便挂了,还说一定要叫上你!”周长峰也是疑惑道。
“行,爸,一起去吧!”周孝弘也不多问了,只打算过去见分晓。
揣好手机,走过小溪,迈上青石板路,周孝弘和父亲周长峰向村里祠堂走去。
一路跟路过的村民打着招呼就来到了周家岭村子正前方,那里有一个巨大的打谷场,打谷场的前方是一口大池塘,池塘边种着一排古柏树,而打谷场后方是一座青砖墙青瓦的古建筑,那就是周氏祠堂。
周氏宗祠名“惇叙堂”,始建于明朝,复建于晚清,内为三进二天井三开间抬梁结构,外墙青色扁砖到栋,蓝灰割线,三节马头墙,气宇轩昂。
祠堂是旧时宗法家庭制度的产物,是族人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是族中办理婚丧寿喜等事的地方,一般还是族里联宗,议事,决事,修谱,表彰和惩戒的场所。
祠堂内供奉着族祖的牌位,记录着家族的辉煌和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也是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的象征和标识。
周孝弘站在祠堂大门外打量。
周氏宗祠的大门的门框和门础是由一大块整体的汉白玉雕琢而成,彰显了周氏宗族在当年强悍的经济实力。
往前进入门厅,迎面就是仪门了,当中是两扇红漆大门,门上有一对神兽椒图咬着门环,门环被人经年的摩挲,显得油光锃亮,已经包浆浓厚。
仪门上方雕刻着一个巨大的竖型门匾,门匾周围被雕刻着花纹环绕,雕工非常灵动,门匾中间是四个大字——“周氏宗祠”。
进入仪门,前方是一个影壁,影壁上镶嵌着一方石碑,上面刻着一首诗。
“一元本世英,万载承恩泽,国运方升恒,贤能泰大位,功继尧天永,民乐舜承长,孝友传家克,诗书训子章。”
这就是周家的字辈诗了。
字辈就是一个家族按辈分取名所用字的秩序规定,使用字辈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家族成员辈分混乱,避免由于无字辈或不按字辈取名而导致的家族辈分秩序混乱不清。
通过周家的字辈诗,可以看出,从“一”字,数到周孝弘的“孝”字,已经是整整三十一代了。
“破四旧”时,村里老人将这块碑取下来放到了自家灶坑底部保护起来,现在石碑上还有被火燎过的痕迹。
走过仪厅,便是天井,天井的存在完善了建筑中的通风、采光、安防的功能,并且在建筑中显天露地,起到天地合一的作用,使天、地、建筑在空间中融为一体,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再过天井,周孝弘来到祠堂大厅内,见有一位老人拿着长长的细竹扫帚正在扫地。
老人身姿依旧挺拔,肤色红润,没有什么皱纹,一头银发往后梳成一个大背头,颇有股仙风道骨之风范。
不过一直被空间泉水洗礼灵魂的周孝弘敏锐地感觉到,其身上隐隐散发出一股淡淡的神秘气息竟比自己的爷爷还要深不可测。
可能是发觉有人进来,这股气息瞬间消失地无影无踪,周孝弘便再也捕捉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