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3)(1 / 2)
上课铃终于响了。
像出发的号角。
辛怀玉站在教室门口,微笑地看着五十六个孩子鱼贯而入。等最后一个孩子进了教室坐好之后辛怀玉才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中间,辛怀玉多少有些紧张。有那么几秒钟大脑一片空白,之前想好的说辞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下面五十六个孩子背着手,坐得笔直,目光全集中在辛怀玉身上,静静的等待老师的训辞。教室静极了,辛怀玉额头上沁出的细汗在照射进来的阳光里格外显眼。辛怀玉开始慌乱起来,这样下去我的第一课岂不砸了?以后的课可怎么上呀!
“老师……”
忽然一个稚嫩的略带怯意的声音打破了尴尬紧张的沉寂。
“你热吗?”
辛怀玉顺着声音看去,是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小女孩。他记起来了,她叫刘丽,是一个看上去柔柔弱弱的女孩,说话细声细语,声音很低,像是怕惊起睡着的蚂蚁。
“老师不热。”辛怀玉尽量掩饰自己的尴尬,笑着说。
“可是……可是老师头上出汗了。”
刘丽的天真似乎起到了烘托的效应,本来近乎低语的声音在安静的教室里被放大到了夸张的程度,使得这一切显得充满了戏剧的喜感。有的学生开始吃吃的笑,有的同学吃惊的看着刘丽,像是被吓着了。
辛怀玉打内心里感谢刘丽。沉默被打破后,他的思绪仿佛从沉睡中被唤醒了,他开始找到了要说的话。
辛怀玉是个腼腆害羞、性格内向的人。平时言语少,似乎总是胆怯,甚至显得自卑。而一旦进入他的语境,激情就会被唤醒,往往这时辛怀玉表现出来的就完全是另外一个人了。
“同学们好!”
辛怀玉的紧张感渐渐消失,声音逐渐变得明朗高亢起来。
“开学了!首先祝贺同学们开始了初中学习生活。”顿了顿,用探寻的目光扫了全班同学后又道:“你们知道初中跟小学比有什么不同吗?”
“课多了。”
有学生喊。
这一声喊唤醒了其他同学的兴奋,大家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开始还是一个一个小心的说,后来越来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大,变成了群起的声音,像一群叽叽喳喳的麻雀。学生们在座位上三个五个一堆一伙的,交头接耳争吵起来。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辛怀玉也不管,任凭学生们自由争吵。
“不能玩了。”
“长大了。”
“完蛋了。”
不知是谁突然叫了一声。全班同学顿时哄堂大笑。辛怀玉微笑的看着发出怪声的地方,既没有要找到是谁喊的意思,也没有丝毫责备的意思。正在这时,一个细弱的声音道:
“老师,上了初中就告别了童年了。”
声音虽然弱,却清晰,既带着略略的遗憾,还带着略略的神往。同学们又笑,不过这回的笑声轻了,不像刚才那样起哄似的哄堂大笑,好像这笑声里多了赞许和认同。
辛怀玉“哦”了一声,抬起了双手,做了一个请安静的手势。等笑声渐息,教室变得安静后辛怀玉探着身子,用欣赏的眼神看着刚才说出告别童年的学生问:
“张小娴同学,童年好吗?”
张小娴是个文静的女孩儿,听老师问,忙站起来,怯怯的低着着说:“好。”
辛怀玉又问:“告别了童年好吗?”
“好。”
还是怯怯的声音。声音里却有些犹豫,拿不定是好还是不好。
“咋好呢?”
张小娴说不上来了,脸红得像刚清晨刚露脸的太阳。
辛怀玉用嘉奖的眼神看着张小娴,亲切道:“请坐吧。”旋即抬起头,目光朝向全班同学:“同学们,谁能说说告别童年时代意味着什么呢?”
全班同学被辛怀玉的问题困扰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一时间班里又恢复了安静,气氛多少有些尴尬。辛怀玉立刻意识到这个问题太抽象,含义太丰富,对于初涉人生,世事懵懂的初中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根本无从思考,更别说回答了。辛怀玉忽然想起刚才董晓君喊“长大了。”多好的回答,直白,具体。辛怀玉心里有了主意。为化解课堂的尴尬,辛怀玉故作神秘的巡视了每一个学生的脸,然后把目光收回来,大声说道:“刚才董晓君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告别童年时代意味着……”
就在刚才的议论中董晓君懵懵懂懂却声音很大的喊出了“长大了”同学们都听到了,因为是董晓君喊出来的,同学们还哈哈大笑呢。笑声里有孩子们的小心思:哟,董晓君,你咋喊了个长大了?你咋不喊完蛋了?你那点脑子,小学的东西还学不会呢,初中不更完蛋?就有学生顺着口喊了声“完蛋了。”
孩子们心里的轻视就这样。
可现在老师咋突然提到了董晓君,还说董晓君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到了初中可不长大了,难道能长小了?要是这么回答都能让老师表扬,我们谁不会呀!孩子们既是羡慕又是嫉妒的想。
孩子毕竟是孩子,就算有再多的小心思,当老师深情望着他们,期盼他们的回答时,孩子们还是兴奋得忘掉了小心思,心念全集中到了老师身上,几乎是异口同声的答道:“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