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5)(1 / 2)
回到宿舍,辛怀玉蒙头便睡,一觉醒来,已是夜幕低垂。勉强睁开眼,四周一片黑暗,头疼欲裂。挣扎起来,连口热水也没有,只好喝了口杯里的凉水。坐在椅子上头眩晕得厉害,就又躺回了床上。睡不着,干瞪着眼看黑夜里的屋子,四周寂静,只有风刮树叶的声音,越发显得孤寂凄凉。
躺了一会,辛怀玉挣扎的起来。独自一人,口干舌燥,肚子饿得慌,只得到外面去寻饭馆。想到今后很长时间独自一人过单身生活,心里就愁上了。习惯了大学校园生活;习惯了家里温热的炕头上盘腿坐着跟父亲有一句没一句闲唠;也习惯了母亲端上来热气腾腾的面条。现在要一个人孤零零的面对生活,辛怀玉多少有些伤感。
在外面随便吃了一口后,辛怀玉回到宿舍。小院里只有他一个人。辛怀玉躺在床上睡不着,感觉脑子清醒了许多,就坐了起来,把带来的书籍和大学读书时做的笔记翻出来,逐一整理摆放在床头的书桌上。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还萦绕在他的脑海中,辛怀玉便翻出了《教学做合一讨论集》和自己之前做的研究笔记,开始构思即将开始的教学工作。
“我可不能荒废了自己。”他这样告诫自己。
“中午喝那么多酒,凭空耽误了一下午的时间。”想到中午酒桌上的情形,辛怀玉开始后悔起来。这样无所事事,醉生梦死的生活可不是他想要的。再说像杜朋义那样的人,表面看为人热情,竟然干出装疯卖醉,自己请客,让别人付钱的事。辛怀玉实在是理解不了。怪不得石子谦始终本着个脸,一副不高兴的样子,大概是见得多了,心里生出了厌恶?想到告别石子谦和张永刚后杜朋义身子也不晃了,神智也清楚了,辛怀玉就想笑。
“这又何必呢?为了口酒。”
辛怀玉心里想。
忽想到杜朋义爬桌子上后三个人闲聊中张永刚提到修齐治平。原话好像是这样:“他妈的,老古人讲修齐治平,现在人讲吃喝玩乐。这个社会是越来越完蛋了。”这话正好撞在了辛怀玉枪口上。辛怀玉就接过话说:“不能只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里的八目是一套完整的修养目标和修养方法,丢了前面四目,就等于把修养之道悬浮在了空中。修齐治平,每个人看了都有共鸣,有豪情。可过后一想,这么大的理想,这么高的境界,谁能做到?做不到,谁还去努力?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民众的嘴里只有了后四目,动不动就说修齐治平,而且只说修齐治平。”
石子谦笑着说:“永刚你可别在辛老师面前卖弄了,你看人家辛老师一出口是啥话?你哪是啥话?套话呀!”
张永刚一下子红了脸,憋着劲说:“你说丢了四目,哪四目?”
辛怀玉这才意识到自己书生意气,无意中竟弄得张永刚下不来台,忙说:“随便聊天呢,张老师可别介意。”
张永刚恢复了脸色,说:“没事。你说吧,正好让石老师也知道长着,省得以后套话别人。”
石子谦在旁边笑。
辛怀玉认真起来,说:“说是套话,也不能全当套话,尤其咱们做老师的,更要细细深研才是。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目前面还有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正所谓纲举目张,此外还有六法:止、定、静、安、虑、得。这些都是《大学》里的精髓,构成了儒家的根本,也构建一套完整的士的修养体系。所以朱老师说‘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那个朱老师?”
“朱熹呀!”
石子谦笑,辛怀玉也笑了。
“去你妈的。”
“你看,自己还没修好呢还说社会完蛋了。”石子谦说笑间端起了酒杯。“先喝一口吧,喝完听辛老师给咱上课。”说完把酒杯放嘴唇上抿了一口。张永刚赌气似的喝干了杯中酒,但眼神中已多了对辛怀玉的佩服。
“喝酒不说那么多了,就说跟咱们教育有关的吧。”辛怀玉主动喝了口酒说。“其实研究透《大学》,教书就有了方向。咱们从格物说起,甚是格物?就是要对事物运行的规律原理有深刻透彻的理解。天下之物莫不有其原理、事理,任何事物都有其运行的规律,只有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探究,我们才能掌握事物运行的规律,做到豁然开朗、融会贯通,从而达到致知。《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格物致知说‘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清末的洋务学堂,最开始时就把物理、化学等学科,称为‘格致’。可见人生修养的进阶是从学习知识开始的。不穷尽事物的规律、原理,就不能致知,不能致知,后面的诚正修齐治平就谈不上。当然,穷尽事物的规律、原理并不单指自然科学,比如人文中的心性,比如德修中的知善恶。有了这个底子,有了这个根基,我们才能对万事万物和我们的心灵充满敬畏,才能进到诚意。即所谓欲诚其意,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知之至也。这是咱们做教师的第一步。而且大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知行合一’,咋才能知行合一呢?《大学》讲‘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知所先后,干什么都要心中清楚先后次序。先后次序,就是选择的原则、决策的原则。但是,确立原则并不难,难的是始终按原则去做。要始终按原则去做,就要对事物运行的原理有深刻透彻的理解,这样才能知行合一。原则和按原则去做,就是‘知’和‘行’。原则是‘知’,按原则做是‘行’。可见,知在前,行在后。”
“我还以为知行合一就是身体力行的意思呢。”石子谦笑道。
“虽说知行合一有身体力行的意思在里面,若单纯理解为身体力行,未免过于窄了些。”辛怀玉解释道。
“看来做教师还真得把《大学》研究透呢。”
“是啊!”辛怀玉感叹道。“我在大学的时候一心扑在西方教育理论,想用西方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后来发现,咱们老祖宗留下的珍宝才值钱呢。”
“你再说说正心和诚意。”张永刚诚意满满的说。
“应该是诚意、正心。”石子谦调侃道。“刚说了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看来永刚是近不了道了。”
辛怀玉不理,继续道:“朱老师说‘诚,是实;意,是心之所发。实其心之所发,欲其一于善而无自欺也。’意思是说用善把心都填实了,一点自欺欺人的念头都容不下。‘心者,身之所主也。’若要修身,就要守得心里端正,没有一丝偏邪正心,就是无所偏倚,不偏向自己,也不偏向别的某人。没有了偏爱,就做到了‘思无邪’,该怎样就怎样。人没了偏邪,身之所行,自然恰当于理。所以正心先得诚意。用诚和善把心填满了,填实了,意这个心的发动者不偏离了,心自然就正了。放弃自己的私心,守住公正的心,这是最难的,恰恰做到了这点,也是最重要的。用诚和善把自己的意填实,一点欺妄的念头都不给他留空间,时时警醒笃行的事,把诚意正心吃透了,做到位了,思无邪了,才谈得上修身,这就是本末先后的次序。你看,说来说去,丢了前四目,只捡后四目说,是不是等于是丢了根要果?所以这个次序还是很重要的。总的来说,格物致知求的是真,诚意正心求的是善,修身齐家求的是美……”
辛怀玉正说到兴奋处,杜朋义突然抬起头,朝旁边呸呸呸的唾了几口,连唾沫带嘴里的残渣全唾在了自己身上。幸好没唾出多少东西。唾完了脑袋又杵在桌子上,嘴里不住气的嘟嘟囔囔骂:“透你妈!透你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