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忘乡情,分赠鱼肉(1 / 2)
话说又走了一两个小时后,牛泽乡带着一鱼一刀、十几个野梨回家了。一回到家,牛泽乡高声呼叫着弟弟妹妹,让他们帮着一起杀鱼。弟弟妹妹一出来,就齐声大叫起来:“哥,你太厉害了,在哪买来这么大的鱼呀?”
“我哪来的钱买鱼呀,这是我在金盆山深处的山溪里用标枪刺中的。”
“来,赶紧地,搭把手。”
在弟妹两人的帮助下,兄妹三人兄先是把鱼鳞打了下来,然后对鱼进行开剖。妹妹见鱼鳞大约小月饼大一个,很是稀罕,于是把鱼鳞收集起来,以备他用。牛泽乡让弟弟摆好大草鱼,背脊朝上,用菜刀沿着鱼脊,借着木棍敲打之力,才把大草鱼从背脊上劈开,把里面的鱼籽、鱼肠和其他能吃的内脏,收了一大盆,大约五六斤。接着除去鱼的内粘膜,把鱼儿洗得干净后又把这草鱼一分为二;继而把鱼砍成一块一块的,二斤左右一块,大约有4块。鱼头就有七八斤,内脏五六斤,再加上已吃过的鱼尾三四斤,约摸这条鱼有12斤。
大鱼整理好以后,牛泽乡安排弟弟煮了鱼头吃。用一半鱼头加两斤鱼籽和部分鱼内脏做鱼头火锅,切了几根茴香草和三根紫苏去腥再放适量的食盐和水一起煮。
然后邻里乡亲每家都送了一块两斤左右的鱼肉。乡邻们都直夸牛泽乡三兄妹真是好孩子,知恩图报,友爱乡邻。
乡里另有两户特殊的人家,一是和牛泽乡一起长大的李忠诚一家。另一户是肖爷爷家。话说李忠城和牛泽乡是同年生人,两人一起长大,但父亲李立军的眼睛天生有残疾,一到黄昏眼睛就看不太清,俗称青光眼,夜关门。李立军年青时一到黄昏眼晴就看不清,到了4岁左右,李立军连白天都看不清了,真是苦了自己,也苦了他们一家四口人。因干不了其他挣钱的行当,只得学习算命,但这也同样挣不了几个钱。李忠诚的母亲,天生聋哑,只能勉强在家操持家业。李忠诚还有一个妹林李忠玉,十一岁。生于这样的农村家庭,真没有条件继续供兄妹两人一同读书。所以哥哥李忠诚早就不读了,把读书机会让给自己的妹妹。李忠诚,十五六岁的人,个子却有一米七八,虎头虎脑很是壮实,而他妹妹则也有一米五六身材,身材苗条,正上小学六年级。听说,读完小学,也准备辍学了,家里太穷,读不起呀。李忠诚则是初中毕业后,就没上学了,在家里帮着做些事,贴补家用。要么上山摘野果,捡山枣,打打柴卖几个钱,要么就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找吃的。挖土,拢沟,种红薯、种玉米,种各种瓜果疏菜,李忠诚小小年纪就做了四年农活了。
牛泽乡走到李史诚家地坪口,大声喊到:“忠诚,忠诚,在家吗?我给你送鱼来了。”
李忠诚的爸爸李立军,戴着墨镜,摸出房门,来到街基上,说:“是泽湘啊,你怎么来了。我家忠诚上山砍柴去了,还没有回来呢。”
“叔,我是牛泽乡,我给您送鱼肉来了,让您和婶也尝个鲜。”
“泽湘,你太客气了,干嘛送给我们,你们家也不富裕,留着自己吃,给你妈妈补补身体呀。”
“叔,您别客气。我是运气好,在金盆岭上的山溪里刺到了一条一百多斤的大草鱼。乡邻左右,我都送了一块。”
“忠诚是和我小一起长大好兄弟,我更要送了。这两块鱼肉,你就收着吧,你、婶婶和忠诚一起尝个鲜吧!”
牛泽乡于是就把两块上好鱼肉往开明叔叔手里递了过去。
“那叔就收下了,谢谢你呀,泽湘。”
“立军叔,问你个事,我明天还要上山去,您就让忠诚和我一块去吧,我们一起也有个伴,相互照应。您看可以吗?”
“好,我要忠诚明天一早去找你。”
“好的,叔叔再见!”
牛泽乡和妹妹牛泽芸一起来到了左手边最远的一户人家,那是年过7的村长家,同时也是村里唯一的医生——中医肖仁远的家。肖仁远是二十年为了躲避仇人的追杀,来到这儿的一位游医。当时,村里没有医生,村里又有好些人得了病,得不到有效治疗。肖仁远就在乡亲们的恳求下,住了下来。由于他医术精湛,收费又低,二十年来,声名远播,在村民心中赢得了“妙手仁医”的美誉,也被乡亲们推荐当上村长十多年了。只可惜,乡村偏远,交通闭塞,虽然近年村民得病就医得到缓解,但经济滞后的山村,一直是肖仁远心上的痛。
“肖爷爷,肖爷爷,您在家吗?”
“谁呀?”
只见肖仁远穿着一件黑衬衫,衬衫外面罩一件狼皮背心,手里拿着一本线装医书,走了出来。
“肖爷节,我是牛泽乡,这是我妹妹牛泽芸。”
“你们来找我有什么事吗?”
“肖爷爷,我哥运气好,在金盆岭深山深处的山溪里刺到一尾大草鱼,有一百多斤。乡邻每家每户都送了一块,这不,只有您这里远一些,所以到现在才送来了,这两块鱼肉还有鱼籽等,请您尝个鲜。”
“你们两位小伢子,有心了。来,进来坐一会,陪老爷子我谈谈心。”
“泽湘,父亲没了,你妈妈又病了,你是了家里的顶梁柱了,有什么打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