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会议(四)(1 / 2)
听到他的话,大家的精神都为之一振,难道传说中的限薪令终于要出台了吗?
“上午大家对这个问题都说了很多,确实点到了电影产业的要害上。
要拍摄一部电影,需要巨大的投入,设备、场地、人员、后勤等等,都需要花很多钱,可以说拍电影就是烧钱的事情,如果不能赚钱的话,那还拍电影做什么?
这样的情况只会让各位投资人远离电影投资,或者不断降低成本,比如只拍摄喜剧片、爱情片、伦理片这些可以用低成本就可以完成的电影,对于华夏电影产业的长久发展伤害非常大,已经到了不能不重视、不能不解决的程度了。”
徐安顺环视一周,看到大家都很认真地看着他,明白这个话题确实让大家非常在意。
“我们如今拍电影,烧钱是必须的,这点大家都明白,但是这钱烧在什么地方却很讲究。
烧在技术、设备和后期制作上,可以让电影质量更好,后面的票房更高,肯定是好事。
但是如果把钱都花在演员的薪酬上面,花在其他方面不够,那么出来的效果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相信各位投资人和导演都是有所感触的。”
台下不少人都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情况确实如此。
一部电影,演员的薪酬占据了投资的一半,剩下的还能有多少可以投入到拍摄当中去?这样子拍摄出来的电影质量怎么会好?
徐安顺把身边的一份文件扬起来说道,“我这里有一份调查报告,里面统计了二十年来华夏电影投资和资金的使用情况,我从里面看到了一个非常恐怖的事实。
那就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演员的薪酬占据投资成本的比例大幅度升高,与特效的花费一起成为投资成本的大头,而其他方面的投入占比和之前还要有所下降。
这说明什么问题?它说明了虽然过去一段时间电影的制作成本大幅度提升,各位投资人都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但是真正用到电影拍摄本身上面的却没有多少,甚至比之前还有所减少。
这样会导致什么情况,大家应该都非常清楚。
我们必须要有所行动,让投诉的资金更多放到技术设备上,更多地放到特效的制作上面去,否则华夏电影将陷入一个死循环,何谈发展?更不用说走出去了。”
大家都紧盯着徐安顺,期待他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徐安顺看了一眼坐在附近的林启荣,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很多人都提议我们出台限薪令,认为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成本过高的问题,迅速降低电影制作成本,盘活资金。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演员用自己的劳动、演技还有人气为电影作出贡献,拿到一定的报酬也是应该的,同样不能一刀切,那样会极大地降低他们的积极性。
所以这并不是一个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
台下的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徐安顺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难道又是一次忽悠、和稀泥?
一次次的希望,一次次的失望,这样的事情大家见得多了。
“要拍好电影,资金是必须的,方法无非就是开源和节流。”
徐安顺微笑道,“开源不必说,各位投资人在没有看到利润的情况下,很难乐意投入更多。
关键还是节流,在这里我有一些看点和意见。
第一个是规范剧组管理、财务管理,这点大家都应该心知肚明,我就不多说了,有一个很好的剧组可以供大家学习,大家可以自己考虑。
第二个就是如何平衡好演员薪酬和制作成本的关系。
目前我有一个不成熟的看法,后面会继续完善,也欢迎大家提出自己的建议。”
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了他的身上。
“我的想法是,对目前所有的演员进行分级,依据演员的人气、票房号召力、演技、演艺资历、荣誉等情况对演员进行综合评价,将演员划分为超一线演员、一线演员等级别,让整个演员回归正常情况,而不是直接由人气决定一切。
对每一个级别的演员,我们将制订薪酬的上限和下限,每个演员的身价都在相应的区间内浮动,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当然这些限制只是针对二线以下的演员,一线演员以上的价值因人而异,不能简单进行限制,他们的薪酬也是剧组最大的支出。
因此,一线演员和超一线演员,将采用底薪加提成的模式。
他们会有一个底薪,这是他们参与拍摄的最低收入,然后每个级别将会制定一个分成标准,演员可以根据最终收入来得到一定比例的分成。
这样的好处就是降低前期投入成本,把演员的薪酬放到票房出来以后再支付,可以让剧组把更多的钱投入到拍摄中去。
这样子,你们能够拍出什么样的电影,就看各自的本事了。”
“哗……”
台下一片喧哗,徐安顺的一番话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让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