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三战三捷(1 / 2)
翌日,赵栻醒来,已是将近中午,身上戎装已在熟睡中被换下,乃知这一仗耗费了他几乎全部的体力与精力,好在战事是按照所设想的步骤进行,倒也有惊无险。
不多时,亲兵来报,种骧、种彦崇、马冲等人求见。赵栻稍微收拾了一下,于正堂坐定,接见诸将。
诸将眉宇之间隐隐稍显激动,此乃出卫州第一仗,大获全胜,又占据城池,可补充粮草军械,是以全军皆喜。
种骧显得尤为疲惫,作为赵栻手下军旅阅历最高的将领,又被赋予统筹全军,诸事颇杂,要整顿城防,要休整军务,应是一夜无眠。只听种骧禀报道:
“昨晚一战,我军大获全胜,俘敌百十人,除少数逃脱外,其余皆被歼灭。得粮草器械无数,我军可保十日无忧。此外,获战马5余匹,皆北方良驹。”
赵栻闻言大喜,作为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坦克”,骑兵一直是两宋王朝的短板。在古代战争中,战马的速度和高机动性,让骑兵对步兵具有绝对优势,这一点,即使宋朝有着武器装备优势,依然无法弥补,除北宋初期的静塞军外[注1],再也没有拿不出的骑兵部队。
但赵栻更关心自家军队损失情况,于是出言问道:“我军战损如何?”
种骧回道:“此战我军伤亡千余人,入城后巷战伤亡8余人,南门战场伤亡2余人,目前能战之兵不足四千。”
赵栻深感心疼,这五千军士,以种家军百战之兵组建,失去一个就损失一个。不禁感叹,生命真是战争的易耗品。
种骧见赵栻面露不悦,乃劝慰道“此战敌我人数相等,我军以千余人代价歼灭贼兵五千余人,已是以一抵五,自与贼兵交战,已是鲜有的战果。”
赵栻摆摆手,“将军此言,本王明白,但我军人数本就不足,且每位军士均将身家性命托付我等,我等岂敢不慎之又慎,惜之再惜。我军虽以种家军为班底组建,但战力仍需提高,此事容后徐徐图之。”
随后马冲启道:“末将昨夜突审被俘贼兵,此部分贼兵多为辽国降兵,昨日擒的贼将为耶律余睹之子耶律顺一,耶律余睹本为辽国外戚,后率众降金,耶律顺一在此,乃是受乃父之命,北渡黄河,占据此城。”
耶律余睹这个名字好熟悉,赵栻迅速在脑海中查阅到了一段历史:靖康元年,萧仲恭出使宋朝,宋钦宗让萧仲恭带蜡丸见耶律斜睹,意图策反其起兵,然而萧仲恭表面答应,回金国后却将蜡丸献给完颜宗望,致使计划失败。钦宗敌我不分,一厢情愿,成为一大笑谈。
但史书记载,金太宗天会十年(公元1132年,耶律余睹密谋杀女真官兵反,事泄奔西夏,西夏不纳,奔鞑靼,为鞑靼所杀。
赵栻尚未答话,只听种彦崇说道:“贼兵屠戮我大宋军民,死不足惜,我这就亲自将此人五马分尸,头颅悬于城门之上。”
赵栻按下稍显冲动的种彦崇,“此人本王自有用处,马冲将军暂且将其收押,不必太过为难与他。”
接着诸将商议下一步计划,赵栻提议,全军休整两日,在城中贴出招兵公告,补充损失兵力,所获战马归骑兵营指挥使调配,用于补充侦察营抽调的两都骑兵。对于被俘贼兵,一律押往城中菜市口就地斩首,城中百姓见昨日还骄横无比的贼人人头落地,纷纷拍手叫好,又听闻是种家军,参军情绪高涨。
两日后募得兵士两千,大军开拔,种彦崇领骑兵营为先锋,赵栻、种骧等在后,循序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