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第三题(2 / 2)
“人择原理又是什么?”我傻里傻气地问。
乔安娜白了我一眼,用很不屑的语气说:“人择原理是宇宙学的基本原理。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假如这个宇宙没有被智慧生命观察到的话,这个宇宙就不能被称为是存在的。这不是胡说,而是由很多物理学计算和观察的结果推断的。比如,著名的量子芝诺效应、也被称为图灵悖论的,描述的就是,当量子态的微观粒子被人类观察的时候,它们就不动;当它们不被观察的时候,就会到处乱动。
观察者就好比是自习课在教室窗口后面探出脑袋的班主任,量子就好比是一班捣乱的学生——只要老师在看他们,他们就如如不动;只要老师的视线一移开,他们就猴急乱窜。虽然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我们的宇宙就是这么运作的。现实的稳定性完全取决于观察者是否存在。也就是说,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当你没有看月亮的时候,月亮在这个现实中是不存在。从另一个视角看待这个问题的话,就是,你用什么样的态度看待你所处的现实,你的现实从物理学层面就是什么样子的——当你以完全客观的态度观察时,这个现实就是稳固如石头的;而你牵扯到的信息量越大,比如你杂生的念头越多,脑子越乱,你所观察的现实就越不稳定,现实就不再像石头一样坚硬,而会变得像被干扰信号的电视一样,满是杂音和雪花。”
“你说到这里,我突然开窍了。”我恍然大悟的说:“根本上说,就是随着人类制造的信息的数量越来越大,宇宙作为一个被人类这种智慧生命所观察的系统,就会越来越不稳定。”
“应该说并不是整个宇宙,而是与我们这些兼具‘信息制造者和现实观察者’的具体人来说,我们制造的信息越多,与我们自己有关的现实稳定性就越差,现实中‘意外’事件发生的概率就越高。”
“我明白了,你们看后面的流体力学公式,如果代入拓扑传播学表格所给出的数据的话,应该展示的就是,随着数据创造量越来越大,我们的‘现实’就会越来越‘流体化’。”霍鹰似乎也抓住了问题的重点。
“流体是什么?”我白痴一般的问道。
“简单的说,流体就是这样的一种实体——当你给出一个无论多小的剪切力,它都会发生连续形变。你们看,信息不就完全符合这一点么?当你制造了一个信息,比如,你在网上发了一篇帖子,如果有人转发了这篇帖子,那么。这篇帖子造成的现实影响一定是连续的。这就好比给这篇帖子里蕴含的信息一个‘剪切力’,这篇帖子的‘信息相位’就发生了连续形变。”
“我明白了,但你说的还是太复杂了,”我说,“简单的说,是不是就是说,‘坏消息’会传得更快?”
“是这么回事。随着互联网信息的泛滥,垃圾信息会越来越多。早晚有一天会是这样一种场景,就是每个人都有事没事地往网上发布各种各样的信息——评论、晒照片、上传视频……而其中传播速度最快的,往往是充满负面能量的信息。”
我突然想起《银河漫游指南里》的一个笑话——提问:宇宙里飞的第二快飞船,它的引擎是用什么驱动的?回答:是用坏消息驱动的。因为坏消息传得快。
这个笑话太冷了,不合时宜,所以我没对他们仨说。
“总之,啰里啰嗦说了这么多,这道题描绘了这么一个景象:在未来,垃圾信息会越来越多,人人都是垃圾信息的制造者。而越来越多的垃圾信息,最终会破坏每一位参与其中的信息制造者自己的现实稳定性。这道题目教给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在网上散布垃圾信息。不散布垃圾信息这个做法,从物理学的层面上,这对每个人自己有实实在在的好处。”我做出来总结。
“虽然你说的不准确,但大概是这个意思。”乔安娜点点头,说:“所以,我直觉感觉,这个设备大概是一个‘坏消息’收集器——从互联网上搜集海量的负面信息,然后用莱布尼茨单子计算机阵列处理,从而使这个计算机阵列所能影响范围内的现实将会流体化。”
“那题目要我们做什么呢?”
“做一个漏斗,把互联网这个大瓶子里的信息灌到莱布尼茨单子计算机阵列这个小瓶子里。”
“那这道题与前一题之间,都有莱布尼茨单子计算机。两道题会不会有什么联系呢?”
“我感觉没有。前一题是一个单一用途、公式被预设好的微型莱布尼茨单子计算机,就好比是一个用在物联网上的单一功能芯片,只会做这一件事;这一题是一个由多个大型莱布尼茨单子计算机组成的阵列。”
“哦,原来如此。”我歪着头,想了想,说出了一个心中的疑惑:“假如题目中所说的东西都是真的话,那么,吉布森公司搞出这些设备,是想干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