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萨芬政变40 无名阵(1 / 2)
当迈哈迈多夫带着特攻军团踏足赛拉堤北,看到前方这两条壕沟,很快就明白了联邦军挖沟的用意。
之前的一天时间,他们只顾争功了,认为胜局已定后有些松懈。
谁也没管联邦军在夜里干了什么,居然让对手太太平平的把沟都挖好了。只有此刻准备进攻的迈哈迈多夫,才觉得这两条沟有点恶心人。
现在,最好的办法还是把沟壑填平了再进攻,但在联邦军的近距离反力场破甲弩的威慑下,施工作业很难完成,而且会造成大量人员的伤亡。
迈哈迈多夫最后还是想出了一个办法,派人跳下壕沟举起盾牌,铺成一条机甲道路。
然而,让那些好不容易挤进来混军功的贵族老爷兵,谁肯跳下去给别人当垫脚石的。
让其它军团来帮忙,如果不分军功不可能有人,分军功他自己就不答应。
于是,迈哈迈多夫也只能让三十二军团中仅存的那部分平民战士跳下去了填沟了。
而且迈哈迈多夫此时还比较清醒的,必须为大军留好退路,所以士兵一旦填沟,也就必须一直留在沟壑中,这将减少特攻军团四个大队的兵力。
然而,开打之前的迈哈迈多夫,并未意识到,被他填沟用的四个原装大队,恰恰是他手中最具有战斗力的部队。
而萨阀贵族士兵们也都自以为是的认为,只要他们发起冲锋,以联邦军单薄的防线就会瞬间瓦解。
于是,在这种盲目自信之下,贵族子弟们以冲锋姿态,极具侮辱性的踩着平民官兵头顶,顺利通过了沟壑,冲入了联邦军半弧阵内。
……
岛津聪让人开挖的这条水沟,在大战爆发后才展现出惊人的作用。
财阀们之间的战争,由于士气都不算高,为了防止前线部队溃逃,往往在冲阵部队后面还留有督战部队,用来杀戮敢于逃跑的溃军。
然而此刻,联邦军需要守的战线又实在太长,显然无法准备督战队了,他们身后这条水沟,才是联邦军保证阵线不奔溃的根本。
即便身着战争装甲步兵掉进水里,防护力场也会与水之间产生能量湮灭,最终造成设备损坏,机甲士只能被活活淹死。
所以水沟在作战中的第一个作用就是阵型塑造,特别用在士气低落的混编军团时效果极为明显。
当然,它的作用还不止于此,依托沟壑所组成的联邦军战线,始终都保持着固有的半弧。而进攻方无论冲上来多少人,面对这个反弧面,交叉短兵,联邦军始终都保持以多打少的局面。
在当年对阵小野东三郎遭遇人生第一次惨败后,岛津聪也意识到了阵型在战争装甲步兵作战中的重要性,并开始研究属于自己的阵法。
只是临战时,将研究成果展现在敌人面前的那一刻,岛津聪还没为自己的阵型起好名字。
后来,人们把这个机甲阵称为岛津聪无名阵。因为这个阵型里不需要英雄,英雄也好平凡也罢,入阵即无名。这个阵型里不需要勇者,勇敢也好懦弱也罢,入阵即无名。这个阵型里不需要思考,睿智也好愚蠢也罢,入阵即无名。
此时若有人能从天空俯瞰就会发现,岛津聪的军阵与赛拉堤北口两条沟壑连在一起,整弧长约一千九百米,对应赛拉堤北的两条沟壑为直径,呈一个标准的半圆形。
半圆弧军阵分为前后两列,呈犬牙状交错,两台机甲之间空开两米,圆弧中心看似较为稀疏,两翼更加厚实些。
圆弧之后,使用军用烟雾发生器以隔绝视线,同时又隔绝了电子侦测,使得敌军无法探知阵后的水沟,同时也隔绝阵内外之间的联系。
大阵的西侧,圆弧与北口沟壑相交界处附近,有一条天然小径可容数台机甲步兵并行进入朗道特峡谷底,这个季节谷底浓雾,森林茂盛,深不见底。
……
当叛军跨过沟壑,冲入联邦军杀阵后,他们才感受到了三面合围的压迫感。
不仅如此,敌阵列的后方白烟滚滚,完全看不透后面的情况,就好似还隐藏着千军万马。
虽然作为军主的迈哈迈多夫知道,联邦军也没什么底牌可用了,但这种未知感所产生的杀气与压迫,还是给他手下的贵族兵造成了士气影响。
战斗爆发后,敌人死战不退!这与迈哈迈多夫的脑补的战斗场景有点不太一样。
联邦军以薄弱兵力组成单薄的防线,却超乎常理的皮实,即使中路看似最薄弱区也难以逾越。
实在是太硬了,迈哈迈多夫很快意识到,以特攻军团现有老爷兵的战斗力,想要击溃联邦军是不可能的,就算现在想只破开一道口子,也是做不到的。
认清了现实后,迈哈迈多夫反而热血上涌,也不考虑退路的问题。他不能再让四个大队的悍卒继续填在那两条壕沟里,必须让他们都加入到战斗中!不然军功拿不到不说,让这些贵族老爷兵继续这么打下去,要闹出大笑话的。
于是在迈哈迈多夫开始呼唤下,填在沟壑里的部队都缓缓爬了出来。
同时,迈哈迈多夫也将前线正在进攻的部队收缩起啦,变阵呈纺锤形,集中力量中路突破远阵薄弱的中路。
迈哈迈多夫此刻决定执行内贾德的战术安排,目标改为将反弧形的弧顶冲开一个口子,把联邦军分割开。
等后续主力部队支援上来后,再对执行联邦军分割包围战术,这样特攻军团即使拿不了全功,还是能在战役中拿下首功的。
只是出乎麦哈迈多夫的预料,这支临时拼凑起来的军团,完全没有协调性,一变阵就出现了混乱。
而后续部队爬出沟壑的时间也比迈哈迈多夫预计的要长上许多,他的部队在无名阵内出现了短暂的混乱。
叛军的混乱,落在岛津聪眼里就是致命的破绽,他抓准了机会,命令圆弧的两翼向中心收缩,同时高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