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反重力(2 / 2)
默克雷一直好奇,这些资料的来源,自己也通过关系调查过木竹,可惜没什么有用的信息。
一个神秘的东方人,是如何凭借什么,得到了这些资料?又是如何做到的?
然后木竹就消失了,自己再也没有见过。
反重力设计不一定非要通过旋转获得,更重要的是域场产生的变量,也许rc3的设计就是一个例子。
物理界普遍认为:重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物体的加速度,g即g=mg。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可以停留在地球上,而没有被甩到宇宙空间的原因。当物体的加速度不变时,重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
当质量越大时引力越大。而反重力系统就是给物体一个反作用力。当这个反作用力大于物体的重力时,这个物体就可以脱离地球的引力。在一定重力与反重力之间达到平衡。
就可以悬浮在大气层与地表之间。当然,我们同样要考虑到大气压强的问题。只有作用与反作用力达到平衡时我们才能脱离地球引力悬浮在空中。
引力波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携带能量,波源有关的信息。引力波穿透性极强,地球对引力波几乎没有影响。偏振特性为两个独立的偏振态。引力波是波动形式和有限速度传播的引力场。
爱因斯坦虽然在1916年曾预言加速的质量可能有引力波存在,但他提出的引力波与坐标的选取有关,在某一个参考系看来,引力波可能有能量,而换一个参考系可能就没有。
因此在提出引力波存在的初期,包括爱因斯坦本人在内的大多数人对引力波都持怀疑态度。1956年,皮拉尼提出一个与坐标系选取无关的引力波定义;1957年,邦迪进而从理论上证明与坐标系选取无关的平面引力波的存在。1959年,邦迪、皮拉尼和罗宾森更进一步证明,静止物体在引力波脉冲作用下会产生运动,于是间接地证明引力波携带能量,并可被探测到。
由于引力辐射极其微弱,还不能在实验室里发射可供探测的引力波,而大质量天体的激烈运动,比如双星体系公转、中子星自转、超新星爆发,理论预言的黑洞的形成、碰撞和捕获物质等过程,都能辐射较强的引力波。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科学家韦伯用一根铝棒作为天线进行探测,试验成果不可复制,所以不被认可。
自从英国科幻小说作者威尔斯描述了“反重力“(能够屏蔽重力影响,使宇宙飞船飞向月球)后,反重力才进入公众的视线。
波音公司进行的反重力研究就是一个名为“先进空间推进技术重力研究(grasp)“的项目。
《简氏防务周刊》获得的一份有关文件阐述了波音公司认为该项目获得成功的重大意义。也许如果反重力是确实存在的,就能通过“无推进剂推进“---一种从重力场中获取能量的模式来驱动。
尽管,反重力是一个美好的梦想,但是传统科学认为,反重力是不可能的。1992年4月,英国索尔福德大学教授布赖恩·扬在伦敦机械工程师学会发表演讲,他在演讲中解释了,为什么进行反重力研究与航空航天业有关。“grasp“简报说明了波音公司,为什么必须雇佣俄罗斯材料专家叶夫根尼·波德克列特诺夫的原因。波德克列特诺夫声称发明了可以屏蔽重力影响的装置。
1992年,波德克列特诺夫向一家英国物理学杂志提交了一篇论文,描述了被置于高速旋转的超导体(极低温度时失去电阻)上面的一个物体如何失去将近2%的重量。
这篇论文泄漏给了一家报纸。一来因为它涉及禁忌的“反重力“概念,二来因为它在主流物理界掀起了轩然大波,波德克列特诺夫被学校开除了。
但这位俄罗斯人的研究吸引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注意,该局早已同亨茨维尔亚拉巴马大学的一位研究员有联系,这位研究员宣称她能制造出一种类重力场,能够利用高速旋转超导体排斥或吸引物体。
在2世纪9年代中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马歇尔航天中心在重复波德克列特诺夫的实验时失败了。但是,该中心承认,不知道这位俄罗斯人制作超导盘的独特方法,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盲目地进行研究。
曾经美国航天局向俄亥俄州哥伦布超导元件公司支付6万美元,制造波德克列特诺夫曾使用过的装置,并且聘请了这位俄罗斯人做顾问。这项实验虽然被延期了,但该项实验的负责人罗恩·科措尔自信实验可以完成。
现任职于莫斯科化学研究中心的波德克列特诺夫同意大利科学家乔瓦尼·莫达内塞联合发表了一篇论文,详细介绍了一种“冲量重力发生器“的研究工作,它能对所有物体产生一种斥力。
该设备使用一个强放电源“发射器“和一个超导“发射器“,制造出了一种“重力冲量“。波德克列特诺夫说:“时间很短,沿着放电的线路以极快的速度(实际上是瞬时)进行传播,经过许多不同物体,没有任何显著的能量损失。“
实验结果是对光束击中的任何物体都产生了推力作用,大小同物体质量成正比。波德克列特诺夫在调整一个激光瞄准装置时,实验装置已经显示有能力击倒1公里外的物体,这一装置用同样的能量可以击倒2公里外的物体。正是波德克列特诺夫的“冲量重力发生器“的研究工作引起了波音公司的注意。在那份“grasp“简报中,波音公司描述了该装置发出的光束如何不受任何电磁屏蔽影响,可以穿透任何物体而达到目标。
在高达的世界里,只不过一个有科幻小说家自我设定的反重力原理。
默克雷思索着这些基本公开的资料,再回忆自己接触并参与的项目,感叹到还是老板的资料更加前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