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曹操的选择(1 / 2)
张角和他的太平道,最近可是十分红火,即便是皇帝陛下都听说了他。
他神出鬼没,整个冀州上下到处充斥着他的传说,普通一点的传闻是他打败恶龙救出了太守的女儿,最后喜结连理成就幸福婚姻;离谱一点的传闻是他抵抗了上古蚩尤隐形戒指的诱惑,并将其摧毁,拯救了全世界;还有更奇怪的传闻说他小时候穿过四又三分之一驿站,击败了一个不能说名字的魔王。
总之这个人很神秘。
这种人要是放在前汉,只怕会被高强度查成分,但现在已经不是前汉了。
大汉朝已经运转四百年了,虽然大家都不愿意承认,可是有时候都忍不住会去思考一个很现实的东西。
大周朝在四百年的时候就开始进入春秋时代,大汉朝也会变成这样吗?
难道,大汉不会永远存续着吗?
这是飘荡在大汉头顶的两片乌云,是当下大汉朝堂需要解决也必须解决的关键。
只是,这几十年来与弃世一族的交战,实在让人很难感受到一个满意的答卷。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虽然这并非是衡量朝政是否做得优秀的标准,但确实是衡量朝廷是否强大的标准。汉天子还能保证祀,可在戎上似乎并不如往日那般荣光。
连带着的,就连管辖能力都变弱了许多,至少像是张角这样的散人法师,朝廷没有办法去专门带来喝茶了。
抓一个张角自然轻轻松松,但大汉幅员辽阔,沃土千里,谁知道有多少个张角?
更何况,散人张角在冀州赈灾布道,替天下分忧,还认真交税,替陛下分忧,这可是大大的良民!
所以短短几年,大贤良师张角的称号,已经传到了洛阳人这儿,而且一个关于大贤良师所记载的“太平之问”也流觞于洛阳各大学堂。
比如说眼下这些个世家公子,他们就遇到了这个问题。
他们针对注重规则的霸道和注重生命的王道展开激烈辩论,各种引经据典,但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反而惹得彼此都很恼火,甚至都有些打算待会儿去大秦竞技场约架了。
就在这时,高贵的名门袁某人趾高气昂地走在穿过马路,来到书堂。他到了门前,右手虚握高高举起。于是旁边一个恭敬的高大少年连忙走了过来,递上一个羊皮卷。
袁某人斜眼看他,高大少年马上领悟,将羊皮卷塞到他手心中。直到察觉袁某人那微不可查的点头,高大少年这才后退。
而后,袁某人煞有介事地扬起左手向外一张,之后缓缓往下提起下衣衣摆,高抬腿,跨过门槛,并高呼:“诸君莫慌,我来也。”
听到这个声音,吵闹的众人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大家将目光齐刷刷地望向眼前这人。
没错,那个来自三世三公家族的高贵名门袁家的嫡长子,哦不,老袁家新家主袁隗马上就上任司徒了,即将是四世三公了。除此之外,他还是洛阳二代士子中唯一指定的袁神,进有宽宏气度,退有雅量胸襟,文能诵经谈史,武能大火球术的新生代士族领袖,人送外号小太尉的袁基!
什么,袁绍?
他在啊,旁边递羊皮卷的不就是吗。
袁基微微一笑:“诸君莫慌,我已经听说了,这太平之问确实颇为有趣,但我已经找到那张角,得到了正确答案,答案就在此图中。”
众人闻言纷纷看向他,眼神中充满了期待。袁基环顾一圈,颇为满意,于是便道:“我这答案,并非一家之言,而是访问了蔡伯喈、马翁叔等几个大儒之后,他们的答案,一定是最为公允。”
听到这话,大家更是啧啧称奇,赞叹袁基了不起。
确实了不起,虽然士族公子们的家世真不一定比蔡邕、马日磾等人差,但哪怕在古代,地位的高低也不仅仅是家世所决定的。人家是东观先生,是做学问的大家,可不会只因为你家世好就巴结这些小屁孩。
那么袁基是怎么做到的呢?
多半是依靠孩童般的纯真。
纯真可以得到名士们的青睐,别说只是青睐了,就算因此获利得到朝廷编制都有可能,这在这个时代非常常见,可能两千年后还会出现。
而众所周知,袁基就是个纯真的人,瞧瞧看啊,袁家嫡长子,这个身份一看就很纯真,谁敢说自己比他更纯真?
所以说,名士不会因为你家世好就巴结你,但如果,你的家世足够好,那你就能依靠纯真成为香饽饽。
袁基将姿势摆了半天,吸引足了大伙的眼球后,这才缓缓撑开羊皮卷,里面是蔡邕独特的飞白所写的字,就一个:仁。
得,本来只是大家只是跟风看看问题的,现在因为这个仁字一出场,彻底乱套了,大家都开始争先恐后地研究起大儒们的理解,有的从字面含义解释,有的从经典出发去理解,还有的拆解笔画讲出一堆东西,好不热闹。
但这一切都与袁绍无关,他从袁基身边退了出来,七绕八拐的走进一个小巷子,那里是三个等待他许久的小伙伴。
矮的是曹操,胖的是张邈,瘦的是许攸,再加上高大的袁绍,正正好好凑齐高矮胖瘦组合。
曹操本来蹲在地上画着各种各样奇怪的圈圈,见到袁绍来了猛地跳起笑道:“大嘴你怎么才来啊,磨磨唧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