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东北(2 / 2)
七子阿巴泰一支,改姓泰氏。
九子巴布泰一支,改姓布氏;
十一子巴布海一支,改姓海氏;
十二子阿济格一支,改姓济氏;
十三子赖慕布一支,改姓赖氏;
十五子多铎一支,改姓多氏;
皇太极长子豪格一支,改姓豪氏;
四子叶布舒改姓叶;
六子高塞改姓高;
七子常舒改姓常;
十子韬塞改姓韬;
十一子博穆博果尔改姓博。
明朝诸将不由得吐槽,岳乐这些个姓氏起得够没水平的,都是直接从名字里摘一个字,好多姓他们都没听说过,也不知道是太稀有还是岳乐瞎编的。爱新觉罗家的嫡支宗室就此被分割为二十个家族,而且除了岳乐一家之外,全部留在关内,分散在全国各地融入汉人,再也不复为明朝之患。
明朝设立辽东布政使司,下辖宁远、锦州、义州、广宁、海州、盖州、复州、金州、辽阳、沈阳、铁岭、开原、凤城十三府,在原建州女真居住地设立了宽甸、桓仁、新宾、清原、西丰五个直隶州,从内地迁徙流民过去,建立户籍,全部以流官管辖,与内地等同。再往北,设立了吉林、扶余、阿城、宁安、三姓、珲春、卜奎、嫩江、瑷珲、呼伦、双城、伯力、庙街、黄河、库页十五卫,每一卫设立一个指挥使,若干副指挥使,均为世袭的土司,另有一个制将军率部驻防屯垦,民政、司法事务上,制将军与正副指挥使各管辖自己的属民,一切军事问题均需服从制将军指挥。
十五卫指挥使中,大部分是新满洲的酋长,他们才刚刚被编入旗籍不久,甚至还没编入旗籍,基本上和清朝没有什么关系,还有几个是蒙古人。只有库页卫的指挥使由岳乐担任,库页卫,顾名思义,管辖整个库页岛。这么坑人的安排当然也是孙可望的主意,他查阅了清廷上缴的档案,在东北各部的朝贡记录中得知黑龙江江口以外的大海中有这么一个荒岛,于是决定把岳乐送过去,让他这辈子再别回大陆了,而且岳乐辖下的几个副指挥使全都是费雅喀人、虾夷人、赫哲人、鄂伦春人,牢牢牵制着岳乐和他的族人。
四年前,三十万满洲人浩浩荡荡迁入关内,意图建立万世不拔之基业,而今他们仓皇出关,只剩下了三万人。每个卫都会分到大约两千女真人,到了各卫,还要拆开分到各个副指挥使辖下。这些女真人被拆散之后,不可能再成为明朝的威胁,反而会是戍边的助力,所以明军只夺回了被清朝圈占的房屋土地,至于各家女真人的私产,全部允许他们兑换成牲畜、粮食、农具、车辆等屯垦所需之物带去关外,要是有傻子愿意带着金银珠宝去开荒,倒也不必拦着。根据黄河卫敖拉副指挥使阿尔巴亚的描述,五年前有一群妖魔一般的人来到了达斡尔人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些人长得有些像他在明军中见到的洋和尚,大有赖在黑龙江流域不走的架势,现在他的居城雅克萨已经岌岌可危。明军中的传教士们一致认为,这肯定是东方的异端俄罗斯人。由于现在的明朝决策者们对于欧洲国家的了解比原来的大明皇帝多得多,但地理知识又不是很准确,所以他们过高地估计了俄国掠夺者的力量,而且误以为俄国人的大本营就在蒙古高原以北,离黑龙江流域很近。明朝刚刚历经三十年苦战,对于北方的边患十分敏感,明军高层立刻怀疑,俄国刚刚改朝换代不久,这个新上台的罗曼诺夫王朝是不是也像清朝一样有入主中原的企图,又担心蒙古人以及女真残余力量与俄国人合流。于是,他们把防俄作为了一件大事来办,决定增强各卫制将军的力量,从内地又抽调了大批绿营俘虏和囚犯到东北戍边。这些来自西欧的传教士们也懒得告诉李定国等人俄国到底在哪,大明要和俄国人开战,就会继续有大量的军火需求,这对于教会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大量戍边军人的及家属的进驻,极大地改变了东北的人口结构。随着和平的到来,内地人口迅速增长,直隶、山东等地出现了“闯关东”浪潮,东北的人口快速增长。到了十九世纪后期,东北地区的所有居民都开始使用汉语北方官话。女真人和鲜卑、沙陀、契丹等族一样,最终融入了中华文化之中,李自成的后人、努尔哈赤的后人、林丹汗的后人、索伦博穆博果尔的后人,成为了并肩抗击沙俄侵略的兄弟,不过,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