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兵败如山倒(1 / 2)
世人皆知,于禁与张辽一向不合,曹丕询问张辽之后,又询问于禁,自是希望于禁立场与张辽不同。而于禁自从败于关羽手下,一直惭恚不已,现下又不受重用,自是希冀有重新重用的机会,见曹丕发问,便道:“末将以为,孙权向我大魏称臣,现下起兵攻打,未免有失仁义之名。而若是攻打诸葛亮,更是要损兵折将。不如冷眼旁观,等到刘备兵败夷陵,全军覆没,巴蜀崩塌如山倒,陛下一纸诏书过去,诸葛亮必然举国来降。届时,孙权孤立难支,除了投降,别无他路。”
不仅于禁,整个曹魏都认为,吴蜀决战,刘备身死后,诸葛亮定会举国来降。
在他们看来,诸葛亮并不受刘备重用,因为刘备并没有赐给诸葛亮爵位。
按照汉制,丞相无权开设府邸,只有获封侯爵爵位的人,才可以开府。
在汉朝初期,丞相从列侯中选出。到了汉武帝时期,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用儒者或者外戚来做丞相。为了让丞相服众,便形成了丞相必封侯的惯例。因此,西汉几乎所有的丞相,都被封侯爵,唯有吕后的侄子吕产被封王。
到了汉成帝时期,刘骜放弃丞相制度,改用三公制度,将司空、大司马、丞相并称三公。汉哀帝刘欣又将丞相改名为司徒,到了东汉光武帝时期,三公封侯的制度被废除。
公元28年,曹操废除三公制度,重新设立丞相、御史大夫。
在曹魏看来,刘备封诸葛亮为丞相,显然是采用西汉制度,但并未封侯,自是不信任诸葛亮。
实际上,刘备草创季汉,各项制度还在逐步完善,不可能一步到位。并且,刘备自从决定给关羽报仇的那一刻起,便已知晓命不久矣。给诸葛亮封侯一事,让其子刘禅来做,更能收拢人心。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曹丕以及曹魏文武来说,诸葛亮的很多举动都让人匪夷所思。
诸葛亮与刘表、蔡氏、黄氏、庞氏这些名门望族沾亲带故,却离群索居;身负经天纬地之才,却不选择刘表、曹操、孙权,而选择了寄人篱下、年过半百的刘备;躬耕南阳,却不是隐德不仕的隐士;刚刚提议刘备先取荆州,刘表便病笃,欲将荆州托付给刘备,刘备却直接拒绝,导致诸葛亮的隆中对胎死腹中,诸葛亮却还是做到了鼎足而三。
诸葛亮帮助刘备鼎足而三,已报答了刘备的知遇之恩。曹丕始终不明白,刘备还有什么值得诸葛亮效力的。刘备能封诸葛亮为丞相,自己亦可,刘备不能封诸葛亮为王,自己却能。因此,曹丕断定,刘备一死,自己便能让诸葛亮举国来降。大不了封诸葛亮为汉王,让其全权负责益州与汉中事务。
曹丕见于禁说出心中所想,微微点头,道:“于将军言之有理。我们便坐观其成。”
张辽对于曹丕的决定毫不意外,但依旧劝道:“陛下,以防万一,我们还需派出一支奇兵,确保刘备在夷陵之战后,全军覆没。”
张辽在26岁追杀曹操,在29岁追杀刘备,在46岁追杀孙权。其能力在曹魏诸将中数一数二,眼光亦是相当毒辣,一语中的。
曹丕亦是赞同,道:“张将军言之有理。不知诸位将军谁愿前去?”
于禁忙道:“末将愿往。”
曹丕微微一笑,暗道:“宣夜所料果然不差。”便道:“既然如此,就有劳于将军了。石道长有神鬼之术,朕会命其与将军一同前往,助将军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