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汉中鏖战起(1 / 1)
东汉末年,瘟疫肆虐,外戚专政,宦官专权,豪门世家夺田,残害生灵,三方势力争斗不止,血流成河。汉灵帝刘宏荒淫无度,卖官鬻爵,朝野上下,万马齐喑。无数百姓卖儿为奴,卖女为娼,人相易子而食,民不聊生。
公元17年,一匠人被骗去给曹操家族修墓,饱受剥削,遂在一砖上刻下“苍天乃死,当搏!”此砖昭示着民间的冲天怨气,被后人称为“苍天乃死砖”。
后来,道教张角不忍苍生荼毒,深入瘟疫严重之所,救死扶伤。然人病可医,天道病了怎医?最终,张角以道化教,取《太平经》中“太平”二字,成立太平道,后又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率领饥肠辘辘的百姓,向尸位素餐的官僚发起进攻。一时四方俱起,足达数十万之众,全国七州二十八郡战事皆起,天下震动。史称黄巾起义。
为镇压起义,汉灵帝刘宏接受太常刘焉建议,将部分刺史改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担任,允其拥有开府建牙之权,以有效围剿黄巾各部。史称“废史立牧”。
地方军趁机拥兵自重,群豪并出,其中,董卓领凉州刺史,孙坚领豫州刺史,袁绍领冀州牧,曹操领兖州牧,刘备领徐州牧。
黄巾军被镇压后,外戚与宦官经过四次火并,终同归于尽。豪门大权独揽,自此,九州鼎沸,四海渊涌。董卓篡权,掘坟汉室,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运筹演谋,鞭挞宇内,刘备起于青萍之末,虎据益州,孙权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群豪窥觑神器而妄言天命,军阀混战,沸反盈天,可谓是:海内枭雄群逐鹿,天下英才孰卧龙?
众枭雄经过数十余年的争斗,最终,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分据天下,渐成三足鼎立之势。与此同时,辽东公孙氏据守辽东,东伐高句丽,西击乌丸,将高句丽、鲜卑等隔绝在外,是胡人和中原之间的一道屏障。
公元217年,刘备采纳谋士法正的建议,动员整个益州兵力,兵进汉中,大军分为两路,在主战场,刘备采用黄权之计,率黄忠、魏延、赵云、高翔等汉将,攻破巴东郡及巴西郡,进攻阳平关;在凉州战场,马超、张飞、吴兰、雷铜、任夔等汉将领兵攻打武都郡,屯兵于下辨,伺机攻击雍州,以牵制曹操方面军力。
面对刘备大军的来势汹汹,曹操命夏侯渊率主力抵挡刘备军,曹洪、曹休率军在凉州抵挡张飞军。
与此同时,在汉都许昌,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人觉得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又自封魏王,篡汉之心昭然若揭,又见刘备在与曹操的对决中已转守为攻,认为大势将至,汉室可兴,打算起兵反曹,扶持汉献帝刘协进攻魏都邺城,便派人联系刘备,以期内外夹击,讨伐曹操。
刘备得到消息后,与法正、黄权商议许久,经过反复斟酌,最后因前方战事吃紧,接连损兵折将,无余力调派高手襄助,便让坐镇成都的诸葛亮便宜行事。
益州的成都城共有十八座城门,城内四通八达,辟二九之通门,画方轨之广涂,屋舍众多,鳞次栉比,足有四百余闾。豪门宅邸坐落在街道交汇处,堂宇高敞,金铺交映,玉题相晖。
诸葛亮的府邸在成都城北面,府邸古朴典雅,色以轻素,院内碧草茵茵,荷池波光粼粼,如诗如画。
简朴无华的书房内,两道仙人一般的身影端坐在案几前,为首者身着天青色长衫,手持白羽扇,面如冠玉,丰神飘洒,松韵竹神,兰风梅骨,气度飘然若仙,此人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有“卧龙”之名。
坐在右侧者是名少女,只见其嫮眼蛾眉,琼鼻樱唇,身着雪青色冰梅纹深衣,纤腰妙婧,美撼凡尘,丽绝天下,若经露之夏荷,不妖而更清,似历霜之腊梅,不烈而更丽。
此女乃诸葛亮之女,传闻其出生之时,野外仙气缥缈、白鹤环绕。诸葛亮为其起课卜算,算得其将来必证仙果,故起名诸葛果,无字。
世人都有缺陷,西施脚大,王昭君肩窄,貂蝉耳小,杨玉环狐臭。四大美女尚且如此,遑论旁人?然诸葛果完美无暇,脱俗仙姿冠绝千秋,不世芳韵清逾九州,不似凡间之人,哪怕四大美女见之,也要自认逊色三分。
诸葛亮衣衫为天青色,此色介于蓝绿,深浅浓淡难以定性、定律和定量,类似水天一色的虚无缥缈、神秘离奇。诸葛果衣衫为雪青色,此色介于靛紫,类似雪地反光之色,给人一种清冷柔和之感。
除了颜色,二人衣衫是在平纹素纱上运用平针、缠针、打籽等刺绣针法,绣制出浅色海水纹路,构图纯朴自然,纹样典雅秀丽,色彩深浅变化有致。
二人衣衫的颜料、布料、针法皆为上乘。此时,整个天下,能编织出如此完美衣衫的,仅成都诸葛一家。
诸葛亮清廉简朴,食住行三方面毫无特殊之处,唯衣之一道,却甚是讲究,这并非其好衣饰,重仪容,而是为了布局。
为了此番布局,其让其书童公孙尘在府邸后开垦出十五顷薄田,并重下桑树,又让其妻黄月英与其女研究蜀锦。此时,已有小成。
此刻,诸葛亮正手持一枚竹简仔细端详,面色凝重,眉皱如山。这枚竹简光滑,显然时常抚摸,除此并无任何特殊之处。
竹简上面写着“王莽篡汉,天降神山,下压神猴,冻饿不死,神猴现世,天人五衰”二十四个字,笔势铁画银钩,波澜老成,乃诸葛亮亲笔所写。
诸葛亮目光在这二十四字上来回游动,喃喃道:“士元牺牲性命留下的这二十四字,必然隐藏着天大的秘密。但这‘天人五衰’四字究竟是什么意思,难道和华夏九厄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