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 老县丞那里出了一个好主意(1 / 2)
不过,在多数人都持肯定态度的情况下,也有一些怀疑和异议:
“交数百钱,就可以得到数万钱的补偿,真有那么好的事情吗?”—“就怕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好!”—“是啊是啊!如果真有那么好,谁不肯出钱呢!”
“可不是么!就怕官家骗人钱财呢!”—“就是啊,万一钱到了他们手上,他们赖账不管了可怎么办!”—“刚才他们不是说了,官家会给他们两家人救助钱,先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给再说吧!”
“对对对!如果他们真给,说明他们还是讲信用的!如果不给,就别听他们的鬼话了!”
杨顶天听得隐隐约约,见街坊中还有怀疑态度,觉得还是官家在街坊中的信誉不够,郑重解释道:
“这个事情,它说到底便是街坊百姓每家每户都出一点钱,然后汇集到一起,来抵御火灾!也就是本官说的众款御灾!此事县衙不仅不会抵赖,而且还会和交了钱的街坊百姓立下字据,由县官在字据上签字画押,绝不会有差错的,大家不必担忧!”
顿了一下,又道,“倘若咱们不这样做,往后再出现像今天这样的事情,纵然县衙能出救助,也不过是五六千钱而已,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些遭了灾的人家便要四处乞讨,无家可归了!何必为了几百钱而受这样的罪!”
这两段,杨顶天讲到官家的文书字据和县衙救助不起太多钱的问题,众人的反响果然好了很多,怀疑的声音更少了。
杨顶天续道:“为了表示县廷的信誉,明天午前,本官再来这里,给遭灾的这两户人家一些县廷力所能及的救助!到时候,本官会把供大家交钱参与众款御的文书字据一同拿来,大家看了字据后,觉得可行可信,再交钱记名不迟!”
这两句说的合情合理,众人纷纷响应。
这时,杨顶天担心明天会没几个人来,弄得场面冷清,工作人员你看我我看你的,很尴尬,于是想到了送小礼物这个二一世纪人惯用的引诱大众前来围观的方法。
不过送礼物如果只有一两样的话,很难适合众人的需求,即所谓众口难调,而且礼物便宜了别人不要,贵了肯定送不起。再一个,工作人员去采购礼物,包括期间的保管和搬动,都是麻烦事,不如直接送钱简单。
于是,杨顶天补充道:“此外,为了表示县廷的诚意和决心,明日来这里的街坊们,县衙将无偿赠送给每家人二十钱!由家主领受,来此的人家都有,大家伙回去可以多多地邀请一同来领钱!”
众人忽然听得这一句,都感觉挺意外,虽然二十文钱不多,但不要白不要,好歹也能买二十来个包子馒头的,穷人省着吃,够吃两三天,所以都笑呵呵地议论起来。
不过,杨顶天见街坊欢喜的样子,其实心里挺担忧的,他大概算了一下,一户人家送二十钱,如果明天来三百户人家,他又得多送六千钱,加上已经答应了两个受灾户的钱,得一两万去了,他现在都还不知道言怎么解决。
杨顶天看柳夕时,发现柳夕和她表哥汤阖也在看他,显然对他临时决定送钱的想法感到意外。杨顶天苦着脸笑一下,他解释道:“咱们明天要做的这个事情是没有先例的,我真不知道能不能成,也没有人教我要怎么去做才能成,所以我只能这样自己想办法了!”
柳夕和汤阖本来是惊讶的,听杨顶天这么一讲,再从他的角度去考虑,就感觉到了他的压力和难处,也就理解他了。
实际上,柳夕一直留意杨顶天讲话,心里对杨顶天的口才和鼓动才能,还挺佩服的。杨顶天一字一句,清晰流利且从容不迫地讲,也让柳夕大为欣赏。
柳夕的感受还是那样,觉得这个大男孩,跟县衙里见到许多官员都不同。县衙的官员,从来没有像杨顶天这样苦口婆心向平民百姓讲话的,他们只会让文秘人员把他们的想法写出来,写成榜文,然后让底下官兵敲锣打鼓地四处去张贴,通告。
杨顶天说完,就同柳夕和汤阖他们离开了。柳夕和官兵们虽然什么都没做,也没说,但他们的出现证明了杨顶天是受县廷委托而来的,所以必不可少。
走出来后,柳夕问杨顶天道:“你打算去哪里找那么多钱去?”杨顶天疑难道:“刚才在街坊百姓们面前我不得不那样讲,其实心里真不知道该哪里找这么多钱去?”
柳夕也没有办法,她道:“要不,就照我伯父讲的,先用你在毛家屯筹来的那些吧,等明天事情成了,再补回去就是了。”
杨顶天觉得没有其他办法,便应声了。严格来说,公款都是要专款专用的,“挪用公款”这个词,杨顶天在二一世纪听得多了,而且通常都是跟不好的事情牵扯到一起的,却没想到他也要这样去做了,心里挺愧疚,挺无奈。
杨顶天由此又想到该去毛家屯去看看河桥工程的事情了,于是赶紧随跟柳夕去县衙拿丁大山五个的公服和刀具,然后回乡城。
回去路上,杨顶天身边只有四五个护卫的兵勇,没有跟他讲话的人,正好放收音机来解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