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权变之术(1 / 2)
“杨师傅不必自责,如今父皇移灵在即,先生可以何教我。”朱祁镇说的还是很诚恳的再次问道。
对于杨荣这类士大夫来说,殉葬这种事可议可不议,毕竟理学可是标榜殉节,虽然看着有差距,但正如皇家与平民的差距。
士大夫们可以为殉节之人进行传颂,对于皇家的殉葬制度,反正死的是女子,或许他们也可以把这个看成美谈,没有好处的情况下,士大夫也就不会为一群可有可无的女子得罪皇家。
此刻杨荣听到朱祁镇再次强调此事,脑子灵活的他自然明白这件事必须要做了。
杨荣先是站直了身体,然后非常严肃的说道:“陛下,您在此召见臣,太皇太后知否?”
“杨师傅放心,就是奶奶让我找你相商的。”朱祁镇一脸轻松,他知道杨荣在担心什么。
“陛下,先帝对天下人皆怀有赤子之心。此等苛政乃先帝所不忍也,臣以为先帝必在遗诏中有所交代。”杨荣忽然满面泪水,言语间也有些哽咽。
朱祁镇先是一脸疑惑,可细细品味杨荣的话,欢喜的说道:“杨师傅不提朕都差点忘了,太皇太后让朕要关心父皇之事。父皇最是见不得身边的人受苦,此等遗诏还是应该早作通知才是。不然让天下人误会啊。”
杨荣正色道:“陛下,既然是太皇太后知道的,臣回内阁一定告知几位大人,尽快将先帝遗诏下发,拖延如此之久,真是吾等辅政之臣的过失。”
“既然如此朕就不多留杨师傅了,朕下次有所疑问也还会找杨师傅的。”朱祁镇温和的说道。
杨荣行了一礼“老臣告退。”
对于这次会见杨荣,朱祁镇还是很满意的。这证实了他对现在辅政集团的分析。
作为在洪武朝游学成长起来的这批精英,历经靖难、北伐、汉王之乱,大大小小的各种磨炼,可以说是儒臣。但绝不是理学之臣,所谓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理学之臣,根本无法在种种磨难中走上高位。
而这种有原则,却又通晓权变的大臣也正是朱祁镇需要的,他要对大明进行各种改革或者说是改良,但任何的变动都不是能靠一纸命令就能推行的;而任何在高位者想来是好的政策,但却不一定是对民众是好的政策;而一个政策的执行,又需要许多可以干实事的官员的配合。
凡此种种这就使得朱祁镇需要的是,有能力又有原则的官员,他的改良运动不需要所有人都是应声虫,像历史那种小皇帝一声令下,京营几天就能开动这种事想想都可怕。
也只有有原则而又不迂腐的朝臣,才能中和他这个激进改良派的冲动之处。
这些都是朱祁镇在乾清宫中守灵时的一部分思考,大明不是他一个人的沙盘游戏!
杨荣心满意足的回内阁中,虽然得到新皇的信重,他却没有丝毫膨胀。私下里虽有腹诽,但他还是首先找到杨士奇,清清楚楚的把事情说了一遍。
这也就是三杨之所以称为三杨了,他们一般不会因为私情而影响公事。
内阁中两人一合计,对于小皇帝要办的第一件事,还是能彰显仁德的事,自然就是拟诏了。
但是一件事交代下去,总会被或多或少的加上私货,这不杨士奇就在遗诏中多加了一条放归宫人。
这事情只能说又是阁员的权变了,本来按照规定宫中所用的宫女都是四十岁以上的女官,这些女官大都已经成家立业,不用担心自身未来,能进皇宫反而还是一件大好事。
可再好的制度也架不住不肖子的霍霍,后来宫禁越来越严,宫女进出年龄也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