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5章:芯片、专利、标准,国家机器(求全订。、自订)(1 / 2)
第0325章:芯片、专利、标准,国家机器(求全订。、自订)
待张柏清扶着老爷子去休息了,禹城一个人走到了一张案桌前。
没有人前来打扰,他的身前放着一份信纸。
此刻,他的脑海中正进行着疯狂的演算。
他非常清楚,在这个时代,在电子信息产业这个领域,或者说在电子工业领域,可以简单的将它划分为投资类产品、消费类产品和元器件产品。
而在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当中还可以划分为民用和军用两个大类,在我国,这两个大类一般都是相互重合的多。
像什么电子计算机、电视、收音机,视听设备、穿戴设备,都是基本的民用设备,更深层次的还有雷达设备、通信通航设备等等军用器材都是电子工业当中的基础产品。
而这些都需要用到芯片和大规模集成电路。
而且电子工业这个领域在经济上甚至在军事上起到的作用,对于一个国家在未来会越加的重要。
但是有一点,禹城非常清楚,在整个九十年代,甚至是从改革之日起到08年之前,国内只是要求发展经济,只要看到经济发展速度在进步就可以。
一切都在为发展经济让步。
以至于,大量的科研工作尤其是费时费力,短期内看不到效果的科研很难有发展的土壤。
联向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要知道联向可是由夏国科学院投资成立的。
可以说463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市场有市场。
无论是从产品研发能力还是科技创新能力,当时的联向在如今这个时代,只有四通以及方正这两家公司可以比肩。
四通公司背景是什么?
它是国内是第一家中外合资科技企业,主要从事办公自动化和微电子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由夏国科学院一批科技人员与四季青乡联合创办的。
方正是京都大学进行创办的一家在电子领域的全资控股公司,拥有京都大学的资源和人力物力支撑。
而联向则是在1984年11月,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所高级工程师刘川志创办。
目标是从事计算机研究、开发、生产、经营、服务。
夏国科学院是联向的全资股东,刘川志只不过是推出来的管理者而已。
而联向成立也不是某个人一手创办,而是将科学院的一个实体-计算机所直接分离了出来,在很短的时间内投入了130多名有经验的科技人员,带着上亿元价值的知识产权,以及带着工资、场地、设备、以及计算所的商誉和贷款担保能力所发展起来的。
按道理这样一家有着人才聚集,强大科研创造能力的公司,在未来必定会成为国内的中流砥柱。
但是联向在面临技工贸和贸工技的选择上,他们选择了眼前能看到的盈利,选择了生存。
选择了贸易优先。
一家拥有国内顶尖创造力的公司,在后期逐渐降低科技创新投入,成为了一家货真价实的电脑组装公司。
而且在刘川志连通资本的运作下,科学院在联向地股份逐步下降,结果就是高管得到了很大股权,而投入知识产权的所有科学技术人员没有股权,刘川志个人的股份甚至一度达到了15.9%。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时可以说和联向同时代发展,却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方向的华威。
禹城想到这,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
既然这个时代联向的股权全权在科学院手中,而刘川志只是个职业经理人,是科学院挑选出来的运作者。
那么有没有可能,在刘川志下手之前,自己来拿到联向的控股权。
联向在后世名声再怎么差,但是它手上拥有的资源和技术还是实打实的。
这个时候将联向收入囊中,加入到自己的电子帝国的版图当中,所能起到的效果,绝对是1一加一大于二的存在。
而他所需要做的就是,获得科学院的认可,将刘川志踢出局,又或者直接拿捏住刘川志这个人。
他要引资本入局,从而逐渐掌控联向。
如今在国内,又有哪一家会比他的资本还要大。
想到这两个选择,禹城在信纸上勾画了两下,写下了联向两个字。
现在不急着选择,可以当做一个预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