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计定(2 / 2)
刘备称善,众咸壮其言。
比起关羽守不住荆州,魏延稳稳地镇守汉中十五年。治理地方,他算得上超出蜀国五虎上将之人。
偷袭子午谷的计谋,碰上了‘诸葛一生唯谨慎’,没有采纳,无从实证计策好不好,但他的军事眼光也自不凡。
蜀国灭亡之速,实赖邓艾偷渡阴平之功。由着钟会正面硬扛姜维,还不知战事打到什么时候。兵行险着,也是军事家必备的能力。
经过了黄巾岁月,郑东知道,战争打的就是经济。从军事论坛上得知,刘备入川后,按后汉书记载,人口不过百万,十个人养一个兵,已经是很重的负担了。三国演义里,蜀国动辄几十万人马,他的财政怎么支撑得起。凭着十万军队,要想战胜曹操,那是梦话,还不是睡眠充足时的梦话。
反正都是不行,何不冒险一下。郑东不是历史定论者,不好非议,但魏延的子午谷计划,是完全可以搏一搏的。
他的人品也无问题,韩玄要杀黄忠,这是取死之道,他要救黄忠,更是无可厚非,难道要他无动于衷。
诸葛亮给魏延的定义是,杀其主,买其地。实际上,魏延也没杀韩玄,韩玄后来投降了刘备,这是三国演义的戏说。一本优秀的小说,民间竟然深信不已。
杀韩玄还有个典故:魏延在城内追杀韩玄,他从南城墙上往北而逃,在两条小巷内将靴子脱下摆向别的方向,想以此来迷惑魏延,魏延识破韩玄的脱靴疑阵,最终将其刺杀。
后人将这两条小巷取名为“南倒脱靴”、“西倒脱靴。”
可能小说家鼻祖罗贯中,取的就是这个典故也未可知。
这是对韩玄的讽刺,还是对魏延的赞赏,个人自有解读。
曹操下江南,荆襄一时胆丧,在战与不战之间徘徊了很久,最后一投了事。
刘备趁机收长沙,良臣择主,魏延此时就算投靠刘备,何错之有,只是机缘未到。
如果韩玄是个雄才大略的人,能守住长沙,又对他有提拔之恩,那他的人品就有问题了。事实是,韩玄守不住长沙,对他也无提拔之恩,他为什么要死忠韩玄。
在蜀国,刘备死后,诸葛亮这么打压于他,他至死都无反意。相反,他想的是北伐大义,不能因为诸葛丞相一人死亡而耽误。
郑东如果用好了魏延,不啻刘备用好了手下的五虎大将。
打下长沙,收复魏延,这是养猪打猪草,顺带的事。
如果可能,还有一个黄忠在那里。
他的投降,刘备都花了不少心血。郑东的名声肯定是比不了刘皇叔的,能不能招降黄忠,还在两可之间。
这个蜀汉五虎上将之一,武力值杠杠的,单挑不惧关羽,性格也优于这个五虎上将之首。这个时候,他正值壮年,能争取他的投降,做个先锋大将,都不带培训的。
想起黄巾斗将的窝囊,有了黄忠,倒要看看三英战不过的吕布,他能不能挡得住。
郑东和他的三百多手下,在悟山等待张宝会战的消息,他知道结局,不得到这个结局,手下的三百人就不能一心一意跟着自己去苍梧。
闲是不能闲着的,去苍梧的整盘大计,已经在郑东心里成型,不把三百士兵训练得像后世的特种兵,他的计划不好实施。
障碍越野、徒手打斗、抓舌头、叠罗汉、蹿房越脊等等,一系列训练,把三百野战精兵搞懵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