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张角之死(2 / 2)
能鼓动众生慷慨赴死,无怨无悔,纵然囿于见识,有诸多失误,张角不愧枭雄!
张梁痛彻心扉,嚎啕大哭,一时间声震室外。只有褚飞燕赶紧说道:“现在不是大放悲声的时候,恐怕影响到军心士气,还是想想,怎么封锁师傅仙逝的消息。”
张梁醒悟已迟,收声已晚,张角的死讯一下子就传遍了将军府。
张角到死,还是识人不明,这个褚飞燕,竟然是他唯一可传衣钵之人,可见识人之难。
众人这才惊醒,但将军府里的人都知道了,人多嘴杂,怎么守得住秘密。
这样的消息,对有心人来说,得之不难。恐怕皇甫嵩的间谍,早就布满了城中。
郑东得知消息,一声长叹,原来消息就是这样泄漏的。连自己一个代理都尉都知道了,还有什么封锁可言。黄巾军的偶像垮了,他的结局也就到头了。历史的车轮,终究还是按照他的轨迹,毫不留情的向前滚动。
怎么办!他绕室彷徨,苦思对策。听说的、看到的、历史的、现实的黄巾经历,一幕一幕呈现在他的脑海。
寄身能够尉氏先登,那是县城只有近千县兵,就是这样,几万人还打得很辛苦,否则他也升不了百夫长。
十几万人围攻长社,自己也登上了城头,仍然在城头站不住脚。
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冷兵器时代,再强的兵,你砍人一刀,人还你一枪,对手占据地利,攻城的难度可想而知。
张梁现在应对的办法,二十万人城外扎营,十万人城内接应,采用犄角之势,似乎也合兵法。
但皇甫嵩只有六、七万人马,城外战他不过,城内黄巾就有十万人,守城卓卓有余。郑东灵机一动,何不将城外人马作战略转移,这不就避免了五万人投河的惨剧。
想到这里,郑东心头一热。主意就是这主意,张梁能不能听进去呢?想起见过的波才,张梁的眼光,还不如他,郑东心里又是一紧。
“去他妈的”,郑东忿满的骂了一句。这世上有多少豪杰之士,就是因为出身、机遇的原因,掌握不了话语权,几多真知灼见都被埋灭。
张牛角肩负守城的责任,哭了一回,同其他三个渠帅离开了将军府。他叫来郑东,一时竟不知如何开口。
沉默了一阵,张牛角率先开口道:“没想到人公将军还是没有忍住,这下消息恐怕都传到外面了。”
郑东心里叹息,开口说道:“兄弟连心,大贤良师仙逝,叫他如何忍得住。这是人之常情,非大英雄、真豪杰不能忍。”
张牛角毕竟是张牛角,面对如此局面,也就不再考虑部下的士气了,他问道:“现在怎么是好。”
郑东前三后四又仔细想了一回,便将战略转移的想法说与他听。
张牛角一时沉吟,本来就风雨飘摇,还要将城外人马转移,这说得过去吗?
他问道:“此举的理由是什么?”
郑东回道:“没有大贤良师的金子招牌,城外的大营肯定不保。你若不信,几天之内就有结果。”
看到信誓旦旦的郑东,这是他苦思的结果,张牛角尽管犹疑,还是答应转告张梁。